第7部分(第3/4 页)
上述的问题在于:BP在第三世界国家政策同它探索新领域的战略之间不能相互促进。这并不是因为二者彼此冲突,而是因为这些政策只能用来维持声誉,也体现了领导者的良知,但除了这些之外,实在乏善可陈。
诚然,BP的领导者在维护人权问题和支持环保事业的过程中可能发扬了同样热诚的道德精神。我欣赏他们的真诚,但是,只有后者才是BP的战略要义,并能为BP带来长期的回报,相比之下,前者只能起到一些规范战略和维护声望的次要作用。
杜邦公司是另一个有趣的例子,其领导者将公司目标定位在“可持续发展”上,也就是说,要在提高效益的同时,也要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首席执行官贺利得(Chad Holliday)解释了这样定位的原因:即使目前状况并非如此,但“在21世纪,可持续发展将是跨国公司里势在必行的主导政策。”也许这只是公司为满足股东利益而采取的实用主义―在杜邦的例子里,但这体现为抢先把握国家政策动向,随之调整公司发展方向,从而使二者的思想相一致。一项方案究竟隶属于目的还是单纯的实用主义,要看它在公司中能起到何种作用。方案是只会给领导层造成负担或对战略形成约束,还是鼓舞着公司各级人员并推动战略的实现?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托马斯·沃森热衷于探索发现(1)
介绍观点就像森林里无声倒下的树木—如果不能派上用场,那么它们就会在地球上消失。目的这个观点的有效之处在于历史上到处都是心怀目的的男女,他们勇往直前,在为自己的企业创造了巨大成功的同时,他们自己也成为了历史上不朽的传奇。
在接下来的几章里,我会回过头来更详细地讲述几个商业领袖的生活和他们的创业经历,他们每个人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改变了我们身处工业社会的本质。他们每一个人都创建了伟大的企业—他们不仅创造了巨大的利润。深具影响力而且长盛不衰。他们的企业正是建立在下列目的的基础上才最终获得成功:探索发现(热衷于新事物),追求卓越(对内在美和优雅的追求),利他主义(为他人谋幸福的动力),还有英雄主义(成功的驱动力)。
他们的故事广为人知—你在学校里肯定就已经了解了他们的一些人。对他们故事的了解会为你带来很大的益处。这样我就不再一一讲述他们的生平了,我要做的只是展现出他们是如何在做决定和承担责任时体现了他们的目的。
托马斯·沃森,IBM的创始人,是体现探索发现目的的绝佳代表。沃伦·巴菲特,投资人,是追求卓越的杰出代表。在利他主义的代表中我要讲述山姆·沃尔顿,沃尔玛创始人的故事。最后,我要讲到两个英雄:亨利·福特和西格蒙德·华宝,虽然这两个人存在很大差别,但是他们在商业领域里的成就很好地体现了英雄主义这一目的的本质。
托马斯·沃森是一个极具创造力的人,他设计了一套独特的培训和思维程序,并在此基础之上建立了一个伟大的团队。企业作为大型实体,要求拥有不只一个有才能和领导能力的管理者,这种经营企业的方法使得沃森成为了信息时代的创新领袖。创新本身并非创造,而是创造的结果。通过使用一种人们还不熟悉,概念深奥的叫做“计算机”的机器,沃森驶向了未来,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沃森的一生是探索发现的一生。当他接手一家问题重重的公司,并开始为它设计新的航程时,他提到了一个辉煌却抽象的“远比我们现在的概念要先进的愿景”。1后来,他在那些“进步”人士(比如他自己和富兰克林·罗斯福)身上看到了潜力,并以此来对抗经济萧条的影响,同时也继续发展20世纪之初的技术革命。他甘冒创新的风险,而且后来所取得的成功又促使他把自己的公司IBM,创立成为一个致力于创新发现的企业,不过这个企业并不是要实现规模更大,而是应该在国际舞台上来发展。最后,在沃森在自己五十多岁的时候,把指挥棒交给了自己的儿子们,他认为电子行业会朝着一个“远比我们现在的概念要先进”的方向发展。
1939年,IBM的年营业额仅达到3400万美元—在今天这相当于亿美元。公道地讲,这也是个挺大的企业了,不过和福特公司、通用汽车这样的企业相比就不算什么了。2在IBM最初的4年里,公司的销售量以年均16%的比例持续增长。这主要是得益于美国当时实施了新的社会保障制度,它要求公司启动复杂的工资发放系统,而IBM公司生产的电脑正好能派上了用场。不过,即使是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