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部分(第2/4 页)
蒋益澧深以为然。于是专程迎接胡雪岩的差使,便落到了小张身上。
到得上海,先在『仕宦行台』的长发客栈安顿下来;随即找出刘不才留给他的地址,请客栈里派个小伙计去把刘不才请来。
『我算到你也该来了,果不其然。』刘不才再无闲话,开口就碰到小张的心坎上,『我先带你去看舍亲,有啥话交代清楚;接下来就尽你玩了。』『老刘,』小张答说,『我现在是浙江善后局的委员,七品官儿。这趟奉蒋藩台委派,特地来请胡大人回杭州;要说的就是这句话。』『好!我晓得了。我们马上就走。』
于是小张将七品官服取出来,当着客人的面更衣;换好了不免面有窘色,自觉有些沐猴而冠的味道。
刘不才倒没有笑他;只说∶『请贵管家把衣包带去,省得再回来换便衣了。』
小张带的一个长随张升,倒是一向『跟官』的,名帖、衣包,早就预备好了,三个人一辆马车,径自来到阜康钱庄。
胡雪岩跟一班米商在谈生意,正到紧要关头;因为小张远道而来,又是穿官服来拜访,只得告个罪,抛下前客,来迎后客。
小张是见过胡雪岩的,所以一等他踏进小客厅,不必刘不才引见,便即喊一声∶『胡老伯!』恭恭敬敬地磕下头去。『不敢当,不敢当!世兄忒多礼了。』胡雪岩赶紧亦跪了下去。
对磕过头,相扶而起,少不得不家几句寒暄;然后转入正题。等小张道明来意,胡雪岩答说∶『这是我义不容辞的事,已经在预备了。世兄在上海玩几天,我们一起走。』
『是!』
『好了!』刘不才插进来对小张说,『话交代清楚了;你换一换衣服,我们好走了。』
于是刘不才带着小张观光五光十色的夷场;到晚来吃大菜、看京戏。小张大开眼界,夜深入倦,兴犹未央;刘不才陪他住在长发客栈,临床夜语,直到曙色将明,方始睡去。这时的胡雪岩却还未睡,因为他要运一万石米到杭州,接头了几个米商,说得好好的,到头来却又变了封,迫不得已只好去找尤五;半夜里方始寻着,直截了当地提出要求。
尤五对米生意本是内行,但松江漕帮公设的米行,早已歇业,隔膜已久;而且数量甚巨,并非叱嗟可办。他这几年韬光隐晦,谨言慎行,做事越发仔细;没把握的事,一时不敢答应。
『小爷叔,你的吩咐,我当然不敢说个「不」字;不过,我的情形你也晓得的,现在要办米,我还要现去找人。「班底」不凑手,日子上就捏不住了。从前你运米到杭州进不了城,改运宁波,不是他们答应过你的,一旦要用,照数补米?』
这是当初杨坊为了接济他家乡,与胡雪岩有过这样的约定。只是杨坊今非昔比,因为白齐文劫饷殴官一案受累,在李鸿章### 那里栽了大跟头,现在撤职查办的处分未消,哪里有实践诺言的心情和力量。胡雪岩不肯乘人于危,决定自己想办法。
听完他所讲的这番缘由,尤五赞叹着说∶『小爷叔,你真够朋友;不过人家姓杨的不象你。他靠常胜军,着实发了一笔财;李抚台饶不过他,亦是如此。如今米虽不要他补,米款应当还你;当初二两多银子一石;现在涨到快六两了,还不容易采办。莫非你仍旧照当初的价钱跟他结算?』『那当然办不到的。要衣他照市价结给我。不然我跟他动公事,看他吃得消,吃不消?』
『钱是不愁了,』尤五点点头,『不过,小爷叔,你想办一万石米,实在不容易。这两年江苏本来缺粮,靠湖广、江西贩来;去年李抚台办米运进京,还采办了洋米,三万人办了两个月才凑齐;你此刻一个月当中要办一万石,只怕办不到。』『不是一个月。一个月包括运到杭州的日子在内,最多二十天就要办齐。』『那更难了。只怕官府都办不到。』
『官府办不到,我们办得到,才算本事。』
这句话等于在掂尤五的斤两。说了两次难,不能再说第三次了;尤五不作声,思前想后打算了好久,还是叹口气说∶『只好大家来想办法。』
分头奔马,结果是七姑奶奶出马,找到大丰米行的老板娘『粉面虎』;将应交的京米,以及存在怡和洋行的两千石洋米,都凑了给胡雪岩,一共是八千五百石,余数由尤五设法,很快地凑足了万石之数。
米款跟杨坊办交涉,收回五万两银子;不足之数由胡雪岩在要凑还王有龄遗族的十二万银子中,暂时挪用。一切顺利,只十三天的工夫,沙船已经扬帆出海,照第一次的行程,由海宁经钱塘江到杭州望江门外。
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