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华严经》第十三卷(白话译文)光明觉品第九(第7/12 页)
虽见非见如盲睹,(虽然看见却如同盲人观物,)
分别取相不见佛,(执着于表象就看不见佛,)
毕竟离着乃能见。(最终放下执着才能见到。)
众生随业种种别,(众生随各自业力有种种区别,)
十方内外难尽见,(十方内外难以完全见到,)
佛身无碍遍十方,(佛身无障碍遍布十方,)
不可尽见亦如是。(无法完全见到也是如此。)
譬如空中无量刹,(就像空中无量的世界,)
无来无去遍十方,(没有来去遍布十方,)
生成灭坏无所依,(生起灭亡没有所依,)
佛遍虚空亦如是。(佛遍布虚空也是这样。)
菩萨问明品第十
那时候,文殊师利菩萨问觉首菩萨:“佛的弟子啊!心性本质上是统一的。为什么我们却看到各种不同的差别呢?比如:有的众生趋向善趣,有的趋向恶趣;有的众生诸根完满,有的却有缺陷;有的众生受生相同,有的却不同;有的众生相貌端正,有的却丑陋;有的众生经历苦难,有的享受快乐;众生的业力与心性互不相知,心性也不理解业力;受报与业力互不相知,业力也不理解受报;心性不了解受报,受报也不了解心性;因与缘互不相知,缘也不了解因;智慧不了解境界,境界也不了解智慧。”
觉首菩萨以颂的形式回答说:
仁今问是义,为晓悟群蒙,(你现在问这个问题,是为了启发那些不明白的人,)
我如其性答,惟仁应谛听。(我会根据它的性质来回答,希望你能仔细听。)
诸法无作用,亦无有体性,(万事万物没有独立的作用,也没有固定的本质,)
是故彼一切,各各不相知。(因此它们彼此之间互不了解。)
譬如河中水,湍流竞奔逝,(比如河中的水流,急湍地向前奔流,)
各各不相知,诸法亦如是。(每一滴水互不知晓,万事万物也是如此。)
亦如大火聚,猛焰同时发,(又如一团烈火,猛烈的火焰同时燃烧,)
各各不相知,诸法亦如是。(每一片火焰互不知晓,万事万物也是如此。)
又如长风起,遇物咸鼓扇,(又如长风吹起,遇到物体都会吹拂,)
各各不相知,诸法亦如是。(风与物互不知晓,万事万物也是如此。)
又如众地界,展转因依住,(又如大地的各种物质,辗转依靠而存在,)
各各不相知,诸法亦如是。(它们彼此互不知晓,万事万物也是如此。)
眼耳鼻舌身,心意诸情根,(眼耳鼻舌身等感官,以及心意等各种感知的根源,)
以此常流转,而无能转者。(因为这些感官而不断流转,却没有一个能转动它们的主体。)
法性本无生,示现而有生,(法性的本质是没有生起的,但显现时似乎有生起,)
是中无能现,亦无所现物。(在这个显现中既没有显现者,也没有被显现的物体。)
眼耳鼻舌身,心意诸情根,(眼耳鼻舌身等感官,以及心意等各种感知的根源,)
一切空无性,妄心分别有。(一切都是空无自性的,只是虚妄的心分别认为它们存在。)
如理而观察,一切皆无性,(按照道理来观察,一切都没有自性,)
法眼不思议,此见非颠倒。(用佛法的眼光来看,这种见解并不是颠倒的。)
若实若不实,若妄若非妄,(无论是真实的还是不真实的,无论是虚妄的还是非虚妄的,)
世间出世间,但有假言说。(无论是在世间的还是出世间的,都只是名义上的说法。)
文殊师利菩萨接着问财首菩萨:“佛的弟子啊!所有众生实际上都不是众生。那为什么如来根据不同的时机、命运、身体、行为、理解、言论、喜好、方便、思考和观察,来向这些众生展现自己,教化和调伏他们呢?”
财首菩萨以颂的形式回答说:
此是乐寂灭,多闻者境界,(这是乐于寂灭的境界,是多闻者的领域,)
我为仁宣说,仁今应听受。(我为你宣说,你应该聆听接受。)
分别观内身,此中谁是我,(仔细观察内心,这里面谁是真正的我,)
若能如是解,彼达我有无。(如果能这样理解,就能明白‘我’的存在与否。)
此身假安立,住处无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