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页)
属才能知人善任
在现今企业中,领导者必须常和每位下属接触,必须熟悉每个人的优缺点和性情,唯有如此,才能识别人才、提拔人才。
想要做到知人善任,摸清下属的个性和才能是相当重要的。
但是,人的个性与才能都有显性与隐性的成分,有时并不是那么好掌握,因此必须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评估。
有的人平时表现出的性情与能力,是经由环境压抑或是下意识刻意包装的,因此,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就必须通过旁敲侧击与审慎的深入观察,了解下属最真实的内在,并且将他们安置在最恰当的地方。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很大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在官场上,他对后清王朝的*衰落了如指掌,认为在国家危急之时,需用才德兼备的人以倡正气之风、行礼治之政。
在战场上,他将选用将领视为最重要的事,并提出选将的四点标准:“一曰知人善任,二曰善觇敌情,三曰临阵胆识,四曰营务整齐。”
由此可见,曾国藩相当重视人才,更深明选拔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性。
曾国藩在给皇上的《应诏陈言疏》中提出了一套人才培养、选拔的方法,下面略加介绍,相信对当今注重人才的领导者们会大有帮助。
曾国藩说:“将来朝中的卿相、京外的督抚,多半是由内阁、六部、翰林院这些人才最为集中的部门加以选拔。只是,那里的人共有数千之多,皇上不可能一一了解。因此,培养、选拔人才的职权,不得不交给各部门的长官。
“所谓培养人才方法的内容,大致有几个方面:教诲、鉴别、举荐,以及破格提拔。培养、选拔人才就好比种田一样,部门长官的教诲,就如同耕种培土。鉴别就如同剔除杂草,举荐就如同引水灌溉。至于皇上的破格提拔,就如同及时的雨露,会使稻苗迅速成长。
“所以,长官如果经常到官署去,就如同农夫天天在田间工作,才能熟悉农作物的生长。只是,如今各部门的长官大都是在宫内做事的人,有时会数个月都无法到官署去,与署员不常接触,除了掌印、主簿几人之外,底下大部分的人员都不认识,这就如同将稻苗和杂草一起种在田间,但农夫却不管不问。”
曾国藩又指出:“近年来,各部的人员越来越多,因此有的二十年还不能开第,有的终生不能当主簿。而现今内阁、翰林院的人数也相当于以前的三倍,这些人往往过了十年还无法升等。这种情况本就使杰出人才受到摧残和挫折了,况且各部门的长官又多在宫内,署员终年难得一见。因此当署员的,只有在递文件给长官签名时匆匆见一面,向长官汇报时说个几句话,那即使署员才德兼备,也不会被长官发现,又怎能被提拔、任用呢?
“因此,请皇上考虑,各部门的长官中,也要有不在宫内任职的,让长官能常和各署员接触,务使长官深入了解每位署员的性情、心术。而且,皇上要不时询问谁有才、谁正直、谁仅有小智、谁堪当大任,这样一来,不仅是署员的优劣会被发掘,就连长官的能力高低也可以通过比较发现。”
曾国藩强调:“通过这种办法,所有人才就都掌握在皇上手中了。然后再依照旧例,依次实行举荐法和鉴别法,再加上偶有的破格提拔,那就能善用所有人才,这对国家将是一大助益。”
曾国藩提出这种人才培养、选拔法的背景虽是在清朝,但是其中提倡的观念即便到今日还相当实用。
在这个办法中,曾国藩最重视的是长官必须常和每位署员接触、必须熟悉每个人的优缺点和性情,唯有如此,才能知人善任。
同理,在现今企业中,领导者必须常和每位下属接触,必须熟悉每个人的优缺点和性情,唯有如此,才能识别人才、提拔人才。
为人才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由此可见,环境对一个人才有多大的影响。因此,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要想发现和获得更多人才,就应该排除各种妨碍人才发挥的障碍,创造让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一个卓越的领导者,必然懂得领导统御的管理谋略,既能知人善用,也能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让下属尽情发挥自己的特殊才华,完成自己心中的计划。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当今社会的一大主流,一方面可深化全社会的文化教育,另一方面也为人才提供一个施展抱负的良好环境。只要是人才,只要有才识,在各行各业中就应受到重视与尊重。
如此长久下来,有道德、有见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