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页)
代的时候,才淡出电影界,转到内陆拍剧集偷生。
冯导也曾独立支撑着国内的票房,但他现在已不再娱乐大众了,开始向着可以证明自己国际地位的方向迈出了一大步。然而他做得并没有错,也没有也不应该有人谴责冯导的选择,毕竟证明自己的方法有很多种,都是东方式的关于生存的选择。
在期待《夜宴》的同时,其实我更期待一个能将娱乐进行到底的导演,因为中国电影在国际上的所有骄傲加起来都比不上一部成功贺岁片所带来的票房实惠!
韩兮
2005于通州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关于表演
我认为表演艺术的实质并不在于形似,而是神似。形似是模仿,神似才是创造,只有有了创造的东西才可称得上艺术。形似在于生活的积累,对于某种情绪,人们通常是如何做的,演员就再现出来,也或剧本上是如何要求的,演员就如何去做,这样虽然使观众颇为熟悉,但缺乏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所以也就无法称得上表演艺术。我所说的神似是要求演员创造剧中人的情绪,而不是动作,虽然它也必然会通过具体的动作表现出来,但情况是绝对不同的。
首先,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充分表现剧中人的独特性。观众在电影中想要看到的不是生活中的普通,而是生活中有些不一样的东西。这不一样的东西就需要独特性来展示,有些夸张,有些无奈,甚至还有些神经,但这些都没有脱离生活的原型,只不过在原型的基础上更耐人寻味罢了。
其次,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传达剧中人的精神实质,有助于表现电影作品的内涵。关于这一点很重要,我们知道,电影作品的内涵是通过电影中人物的命运所表现出来的,电影中人物的思想或意识直接对传达影片内涵起到辅助作用。如前所述,神似是在创造某种情绪,也就是剧中人物的精神或意识,若观众能够受,也就必然对影片有了更深程度的理解。
最后想要说明的是,神似毕竟只是一个抽象的词语,它的具象还是必须落在动作上,即是含有神韵的形似,这样形似与神似就可以完全结合了。结合的方式或说因素是多重条件的,例如演员的自身气质与剧中人的气质的接近,演员对作品及剧中人的理解等等。
总而言之,表演的实质在于通过肢体语言(形)的独特性(神)来诠释作品的内涵。
我们在观看一部影片的时候,首先是通过演员的动作和台词完成对影片内容的认知,其次才对影片有了深刻的理解。这两个步骤是不可愈越的,否则一上来就说什么分析与欣赏影片中的表演,那只是无稽之谈。我并不否认在第一个步骤中有些动作会给观众留下很深的印象,但那只能说是一种浅薄的*,还没有上升到值得分析的层面。所以,我认为,在上述的两个步骤完成之后,我们才能够回过头来评价与欣赏影片中的表演,这样也才会更有意义。
表演的作用当然不仅仅在于叙事,更在于对影片内涵的诠释,这样就可以反而言之,评价一部影片中表演的好与坏当然就是看它对影片所要表达的内涵是否起到应有的诠释作用。
我们常说,演员的表演要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当时的精神状态,这固然是不错的,但还没有说到更深层次的表演要求。因为由于在每一部影片中,它所要说的内容不尽相同,影片所展现的风格也不尽相同,所以对演员的要求自然也就不一样,这无形中是增加了演员塑造人物的难度。作为一个好的演员,他就应该能够理解影片的整体要求,从而设计出适合的动作来。我们拿《毕业生》与《克莱默夫妇》中达夫汀.霍夫曼手上的动作作个比较分析,以此来说明演员对影片中人物的把握。
在《毕》片中,主人公是个受着内心折磨的年轻人,他内向,胆怯;而《克》片中的主 人公则是个生活极为匆忙的壮年男子,他在事业上卓有成绩。我们可以认为这两个人的生活状态是绝对相反的,这点也可以从达夫汀的表演中体显出来,尤其是手上的动作。《毕》片中,主人公的手上并没有明显的动作,而在《克》片中,主人公的手几乎就没有停止过。同一个演员对两个不同角色采取不同的表现手段,这就表明达夫汀对影片所要塑造的人物的深刻理解。这样也有助于观众对主人公的把握。
上面所讲的两部影片是对社会现象的再现,下面再提一部上升到哲学层面的影片,它的内涵就要深刻许多了,我们看这样的影片又是如何表演的,顺便再说一点,下面要提到的影片是抽象的,这也与上面两部写实风格的影片有所不同。
看过《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