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3/4 页)
能力做到的,只有一个人。
而我连日来,正在寻找的,正是此人。
思索时,店小二敲门说已打了水上楼,送与我梳洗。
我给他开了门,道过谢。
思索被打断,我忍不住伸手去拨盆里的水,水中倒影,在波纹里一圈一圈的漾着,从清楚到模糊,又从模糊到清楚。恍惚中记起诗词里写江南水边多丽人,心知这大抵便是指柳珍儿这样的女子。
她真美,我忍不住感叹,我当时怎么会下的去手,割破这么美丽的一张脸。
忍不住伸手去摸那道伤疤,指头却不经意触到了耳垂上那个冰凉坚硬的东西。
那对耳坠,在窗户透进的日光下显得格外的耀眼,就像是心头取下的一滴鲜血,凝在金丝上,欲落不落,这是一对很美的耳环,我早前却未留心。
倒影里,耳坠微微一荡,我的心也跟着一荡。
只如初见。
我取下它们,用盒子装好,附上一封书信,请人将它们为我送至相府。
这么美丽的耳环,总该值得顾长东为我做点事,我也便不用亲自出去跑腿,专心等消息便好。
秋季则是在我的等待中度过的,转眼便到了冬至。这日家家户户都张罗着过节,茶楼也没有请班子做戏。
我迎着寒风踱回了客栈,店小二告知我有人来找过我,留下了一封书信。
我展开了信,映着残剩的天光看,一行熟悉且清秀的字,冰冰冷冷。信上没有多余的敷衍,只有一个地址。
辗转找了许久,才在郊外一个小村落找到王太医。
他的屋子很好认,因为院子里搭满了晾着药材的藤架和竹编漏盘,远远传来药香。
有许多村民过访,我立在门口数丈之外等候,效法前人三顾茅庐,程门立雪。
直到乡民都陆续回家,我才去敲开了王太医的门。
他早已是须发皆白的老者了,身形虽有些佝偻,精神却依旧矍铄。见到我,他微微笑着道,姑娘面生的很,在我门口站了许久,是所为何来?
我也笑了,说,有事相求。
王太医呵呵的笑,一面让我进屋,一面说,老夫这里,向来不拘那么多礼节。
我知道他意在说我在寒风外等候,当中必有所图。
我也不着急解释,只道,我这点深浅,不过讨阿翁笑一笑。
王太医给我倒了一碗茶,对我道,老夫除了这一身医术,不知还有什么能让人入得眼的。
我见此,知道再藏头露尾,必定令人生厌,索性豁开了道,阿翁,我乃将军府的旧人,公主殿下于我有旧恩,我此来是为报公主当年之恩。
王太医收了笑容,我的心同时也开始擂起鼓来。
也不知沉默了多久,王太医终于开口道,殿下走了许久,你若想报恩,也只好给已故之人多供奉些香火了,看开些罢。
我只道他依旧不肯信我。便说,我知道阿翁不肯信我,只是当年事发之时,殿下曾留过话,要我等为她报仇雪恨,还说,王大人是她唯一能信得过的亲人。
我不知道王太医不会信我,毕竟今时今日,我没有任何可以向他证明我诚意的证据,就连我在他屋外吹一日冷风的诚意,也毁坏殆尽。
也不知过了多久,王太医涩声道,你走吧,我不会向任何人提起你来过。
他亲自送了失魂落魄的我出门去,行至门口,不远处忽而传来一阵脚步声和马蹄声,闻声望去,只见两三人正牵着马提着灯往这边走。
走的近了,灯火也明亮起来,这才看清来人,他头束玉冠,身穿锦袍,同所有贵族公子一样,时时不忘骄矜的含笑,几乎使人看不破他本来的面目。
那人走至门前,把手中缰绳交给身后的人,远远道,昨日冬至,宫中赐了宴,不敢不去。今日府里来访的人也多,一直抽不开身,这才耽误了给王大人送节。
说话的时候,他的目光是投向我这边的。
而他的目光里,带着三分意外,三分玩味,和三分深不可测的阴狠。
我偏过头,假作没看见他,从侧边让路走过。
直觉告诉我,他这种人气量有限,是个难缠的角色,大事未成,我还不想惹上这种麻烦。所以回到客栈,我第一件事便是收拾东西退房,找了另一家荒僻的店家投栈。
我料定夜里赶路会不太平,所以挑了明灯大路走,却不想还是遇了劫。我惧人伤我性命,并未呼救。一路上,竟连劫匪也觉得不可思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