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第2/4 页)
地方,而我个人更加欣赏的是京都的円山到岚山一线。
京都,日本的故都,是日本古代达官贵人聚居的地方,因此观赏樱花的传统胜地众多,比如平安神宫,八坂神社,都有大量的樱树。円山,地处京都近郊,自古便有“樱花名所”的美称。其独特之处是在此处有一株古老的“枝垂樱”,此树植于平安京时代,树围4米,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一树花开,可覆数亩之地,被称为“樱王”。从円山经过哲学小道可以前往岚山。哲学小道两侧樱花直拂人面,一阵风过花瓣飘满路面,与王者风范的“枝垂樱”又是别样风情。岚山则樱花满山,就不是可以很容易找到词语来形容它的美丽了。
而且,岚山的樱花树下,真的有和服的女孩子在殷勤奉茶,所说“樱花树下醉胡姬”倒也不全是传说。
日本的同事平时循规蹈矩,若喝得多了便会胡闹,据说他们古代有一派叶隐武士,还常常在喝多了以后*衣服满街跳舞。这种景象想象一下也不堪。然而,樱花树下喝醉的却不会让人觉得讨厌,反而增加一份不醉不归的风雅。
醉酒的人,不也是风景中的一个点缀?“举国若狂观樱花”么。
这一点上中日两国国人的想法倒是相通的。
还有一份点缀便是在樱花树下着和服,如同穿花蝴蝶般的奉茶下女们。记得第一次遇到这样穿着和服劝茶的女孩子,就是在岚山,周恩来总理诗碑的旁边。花瓣飘落的樱花树下,翩然一盏红伞,下面立着几个青春正盛的古装女孩子殷勤地捧着黑漆托盘和精致的茶盏,便是我这样的外国人,也忍不住花上一百文钱,讨一杯樱茶来喝。
樱花灿烂,正当青春花季的女孩子,还有梦回唐朝的美丽的和服,加上石板路上的一抹青苔,红尘间的一切烦恼,一时都已忘却。
在古代的日本,樱下奉茶的,多是经过专门训练的艺伎之流,穿着举止有很多讲究。当然达官贵人对她们的赏赐也极为丰厚。今天奉茶的女孩子则多半是在校的大学生,一半是利用观樱花的好季节挣一点儿上学的零用钱,一半,大概也是有意无意的借着樱花的美丽在众人面前展示一下自己的青春吧。
穿和服的日本女孩子,是很容易让人心动的。和服用材或缎或锦,红,蓝,或粉色作底,红就红得夕阳残照,蓝就蓝得碧海如洗,粉就粉得柔情似水。缀以牛乳洗过一般清丽的花、云、霞、水……青春正盛的女孩子着了和服在樱花树下一立,不须言语便是一首诗。
个人感觉各个民族都有自己适合的衣着,比如欧洲人穿西装就绅士气十足,土耳其人穿长袍大袖飘飘,假如让他们换过来就难免让人想起孙悟空倒抡九齿钉耙。日本的女孩子长相和身材多属平平,但穿上和服就气质为之一改,东方的典雅,东方的婀娜,东方的神韵,都在那一低首的温柔中呼之欲出。日本传统的女性多勤劳温柔而善解人意,世界上对于日本女子的评价比日本男人高得多,那倒不是我一个人的看法。曾有人开玩笑说日本民族如果只有女子,大概就既不会有战争,又能给世界带来更多的美丽呢。
不过要说樱花树下的茶,却不免让人失望,和日本饭馆里盘子的精巧永远比菜的分量让人满意一样,樱花美女之下,茶却只能算是差强人意。
樱茶是樱籽泡成的茶,味道并不出奇。樱本身并不是什么经济作物,它没有桃杏那样美味的果实,和能结榆钱儿的榆树都不能比。面对这种不足,日本人努力地想让它更加完美,所以硬是弄出了樱籽泡的茶,樱树叶子包的“樱饼”,这都是“花见”中常见的。其实茶还是茶,饼还是饼,和樱依然是关系不大,仅仅借樱花的美名多了几分联想而已。这一点大概日本人心中总有几分遗憾的感觉吧。
好在,到樱花树下无论喝茶还是喝酒,喝的都是那种感情和气氛,茶和酒的水平,反而在其次了。
(2006…04…0312:34:06)
从照片新娘到纪念写真——说说日本的结婚照(1)
在东瀛有了些时日,发现日本人对于“纪念*”有一种近乎变态的偏爱。不过,我跟小魔女结婚的时候,却有一个协定是不去照日本的“结婚纪念*”。
有这个念头,是因为看了妻姐那时候的相片。
要说我们大姨子大魔女,那是大阪大学的博士,日本少有的英姿飒爽个性女子,直到今天我们那当省长(日本小,县就算省)秘书的姐夫一说老婆还是“托拉来敌”。日本人英语发音不正,要说“Lady”就是这味儿,“托拉”呢?看过偷袭珍珠港的电影儿没有?那电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