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第3/4 页)
的名字,就叫《托拉,托拉,托拉!》,啥意思?《虎!虎!虎!》啊。
既然如此潇洒人物,婚礼自然办得花团锦簇,虽然不曾列席,听讲过来,大有惊心动魄感觉,说完后大魔女余味未尽,又拿过“结婚纪念*”的相册来给我们看。
这相册有一寸来厚,铜色硬封面一看就是上档次的好东西,及至打开,萨就觉得自己的眼睛不够使了——不是看不过来,是谁能告诉萨我们大姨子在哪儿啊?
真是对面不相识,大魔女一手指着每张照片中间都有的一个白脸怪物——这个,不就是我么?
萨语塞,那画面上的人物,脸上的粉只怕没半斤也有四两,白白的配上扇子状固定的发型,你说她是千年老妖也罢,是巫女作法也罢,就是没法和我们单车横穿美利坚的大姨子联系起来。与此相比,我国恶名昭著的“艺术照”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
经过解释,才知道这个是日本新娘传统的“花嫁妆”,用于“结婚*”,也用于婚礼,有一班老婆子精擅此道,花上几个钟头,无论你是方是圆,保管在镜头前给你拾掇出一个一模一样的制式新娘子来,若是赶上集体婚礼,假如多有几个萨这样粗心大意的家伙,拉错老婆的事情在所难免。这种化妆颇为费时费力,好在日本的风俗是先拍“结婚纪念*”,随即就办婚礼,新娘子一辈子多半只需要折腾这么一回。
大魔女的“结婚纪念*”,是在饭店拍摄的。按照日本的古代婚俗,婚礼前一天新郎去迎接新娘,而后要住宿在新郎家附近的朋友家,以便整顿车马,第二天风光回家。这个风俗到今天有所革新,结婚前新郎新娘住进一家高档饭店共度良宵,第二天盛装直奔婚礼现场。照相馆的人,便在他们换了婚礼盛装之后,为他们在宾馆的房间和附近风景优美处拍摄若干两个人的照片。传统的“结婚纪念*”中,新娘穿着红白两色和服,头戴称为“角隐”的白冠,新郎则着称为“纹付羽织”的和服。这样照完后去参加结婚典礼,典礼后举行婚宴。典礼和婚宴间,照相馆还要拍摄参加婚宴的来宾与新人合影。而后将两次拍摄的照片经过挑选,制成相册,即为新郎新娘永远的纪念。
日本的摄影师水平精湛,拍摄的照片光,影,物搭配得极为精美,令人叹为观止。不过,大魔女说人家这也是套路了,和中国影楼的新婚摄影一样,该举怎样的伞,该举哪只手,早有规范,拍起来也是驾轻就熟。
翻着,挺厚一本纪念相册就完了,不觉一愣,回头看看,总共不过七八张的样子么,原来每一页的照片,都是如小佛龛般立体镶嵌的,做得极为精致。
看大姨子的意思,对照片上的人像不像自己,实在是不怎么在意。不过,话里话外还是有点儿遗憾,那就是日本当时已经兴起了穿西方婚纱和西服的新婚纪念摄影,她心目中的婚礼应该是那个样子,不过因为姐夫家相当保守,只认为抹上半斤粉装修出来的才叫新娘,她也只好遵循这种传统的路数了。 。。
从照片新娘到纪念写真——说说日本的结婚照(2)
干吗不多照一套西洋式样的纪念照呢?我疑惑地问道。
被小魔女在桌子下面踩鲶鱼鳍,明白这个话题不太好回答,算了,不问,岔开话题指着新娘头上戴的叫“角隐”的白色头盔向大姨子请教那东西沉不沉。
下来问这话题怎么犯忌,小魔女笑说你知道另照一套要花多少钱?日本的婚礼,都是包给固定的婚礼服务公司,属于一条龙服务,“结婚纪念*”,是包括在这一条龙服务中的,虽然每一项有分别的报价,二十万三十万地算,但相对来说“结婚纪念*”这些项目都是不可或缺,类似“霸王条款”,若不选会让人笑话的,日本婚礼上的摄影师不但是工作人员,也是一道风景线。否则,以姐姐的个性,她才不会对这种看不出自己是谁的事情感兴趣呢。
当然也有些人现在不搞传统式婚礼了,可依然要到照相馆去拍“结婚纪念*”,当然,那里的服务就灵活的多,可以选择不同的服装,很像中国的婚纱摄影了。只是这种传统可以一直追溯到明治年间,比我国近些年才满街影楼林立,四处发小广告相比,历史悠久得多。
不过这样可能更麻烦,新婚夫妇自己要弄一套,新郎家要弄一套,新娘家要弄一套……
不搞婚礼也要不怕麻烦地弄几套照片,看来奇怪,其实,到日本没多久,我就注意到日本人的这个风俗,他们结婚砸锅卖铁也要弄一部漂亮的纪念艺术照。日本人对一切“纪念*”都颇有偏爱,大概与爱好留痕的儒家传统有关,而对“结婚纪念*”越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