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4 页)
人物。”
“你爸挺了不起的,”晓民对何香花重复介绍他爸爸有些反感,带着讥讽的语气说。
“别看他名声在外,”何香花似乎没感受出晓民的语气来,开始替何福贵鸣不平:“在咱村上还不行,每次搞运动,我爸都是积极分子,可写了多次入党申请书,都没能成为共产党员。公社干部同意。支书同意,可到了全体党员会上,一表决总是通不过,都是老党员们搞的鬼,跟我爸过不去。洪武叔为他入党,做了好多人的工作,都没管用……,算了,不说这些了。”
晓民从兜里掏出介绍信,递给何香花:“这是我和马玲玲的团关系。”
香花接过去,看一遍放在一边,一本正经地对晓民说:“听咱们村支书介绍,也就是我洪武叔说,你在学校就是团干部,这次下乡插队,你是积极分子,主动要求来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毛主席的伟大号召,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非常重视,非常关心知识青年的成长。杨副主任说,具体到咱们公社,为了体现知识青年在广阔天地里大有作为,安排几名知青当团干部。”香花说到这里,一副羡慕的神色,往前挪挪椅子,压低了声音,挺神密地说:“告诉你个好消息,党支部已做出决定,让你代理村团支部书记。”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万各庄 七(4)
“真的?”
“错不了,”香花说的十分肯定:“从我嘴里出来的消息百分之百地可靠,这是洪武叔亲口说的。你的运气赶得好,咱村的团支书去县城当了合同工,位置还空着,好像是专为你留的。”
“这团支书我还怕干不好呢?”晓民为自己刚下乡到农村就受到党支部重用而激动不已,同时也有几分担心。自己新来乍到,对万各庄的情况不熟悉不了解,农村工作和学校里毕竟不同,真怕工作做不好,辜负了党支部对自己的信任。
“没事儿,有我呢,别看咱只上过一年初中,文化水平低点儿,可能力还是有的。咱布置的工作,没人敢不完成,不完成向党支部一汇报,就够他喝一壶的,说罚他多少工分就罚多少。”何香花一副大兜大揽的样子,“以后什么事你多听我的,公社、县上咱都有人。”
晓民当时觉得有香花这样一个既了解情况又神通广大的副手配合,工作一定能够干好。
香花从抽屉里取出几份表格,拿起一份,像下级给上级领导汇报工作似的:“咱村共有172户,贫农32户,下中农45户,中农68户,上中农15户,富农12户,地主没有。”她又拿了另一张表格,接着说:“咱村共有青年256名,团员共有92名,贫农有37名、下中农有48名,中农成分有6名,上中农有1名,富农成分为零。”
晓民听完香花的简单汇报,竟发现有大批中农和上中农出身的青年没有入团,富农出身的青年一个都没有。从而了解到,挂在干部们口头上的“广大贫农、下中农同志们”,在万各庄并不是晓民想象的那么广大。
“出身不好的青年,难道他们不要求进步?”晓民看到家庭出身与团员的多少很不成比例,就向香花问道。
“不是,他们大多数都写过申请,可咱们团支部应掌握原则。”香花拉开抽屉,拿出一本《中国共产党章程》,翻开后说:“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贫农、下中农、革命军人,都可以加入中国共产党。”她合上党章放入抽屉里后说:“共青团组织是青年的先锋队,是党的后备军。共产党里面不吸收成分不好的人入党,作为咱们团组织,也就不能吸收成分高的人入团,连中农成分也是挑挑拣拣,这是原则上的大问题。”
“不是有成分论不唯成分论,重在个人表现吗?”晓民认为入团入党不能归为一码事,只要思想品质好,积极向团组织靠拢的青年,就可以加入共青团。现在是这样认为,以前也是这样做的。在学校里,他担任全年级的团支部书记,毕业前夕,为发展两个同学入团与团委副支书产生分歧。一个同学出身于资本家,一个出身于小业主,不属于工人阶级。按两个同学的平时表现,完全够入团的资格。晓民说为了落实和体现党的政策,团组织就该吸收这两名同学,副支书极力反对,还说晓民阶级立场不稳,问题最后闹到团总支那里。团总支部书记是学校党组成员,他统一了大家的思想,支持了晓民的做法,将出身不好的两名同学发展成共青团员。
“说是说,做是做。”
“这问题以后再谈吧!”晓民觉得时候不早了,于是站起身来说,“我该到队里记工了,去晚了怕没人了。”
星星眨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