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4 页)
”夏志清借鉴“新批评”理论对张爱玲的短篇小说做了细致的分析解读,从文字、色彩、音乐、意象以及人与人之间复杂关系的微妙把握几个方面,给读者做了介绍总结。他从张爱玲的悲剧意识入手论述《金锁记》,断言《金锁记》是“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小说的叙事方法和文章风格很明显的是受中国旧小说的影响”。对于张爱玲的长篇小说《秧歌》,则“在中国小说史上已经是本不朽之作。”本来,能把张爱玲单章论述已是惊人,且所用篇幅远远超过对鲁迅的论述(论述鲁迅仅用26页),再加上评论地位极高,似乎在现代文学史上已经无人能够比得上张爱玲的创作。所以,《中国现代小说史》一出版就很受海内外学者的关注,此后张爱玲研究热也是发端于此。
在给水晶的《张爱玲的小说艺术》一书作序时,夏志清再次强调“深信张爱玲是当代最重要的作家,也是五四以来最优秀的作家,别的作家产量多,写了不少有分量的作品,也自有其贡献,但他们在文字上,在意象的运用上,在人生观察的透彻和深刻方面,是在都不能同张爱玲相比。”后来,张爱玲逝世后,夏志清写了《超人才华,绝世凄凉——悼张爱玲》一文,文中,夏志清仍然认为“《秧歌》是部不朽之作,《金锁记》是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但他同时也不得不承认,近三十年来张爱玲创作力之衰退,“到了今天,我们公认她是名列前三四名的现代中国小说家就够了,不必坚持她为‘最优秀重要的小说家’”。可见,不管是“最优秀作重要的小说家”,还是“名列前三四名的的现代中国小说家”,夏志清都给张爱玲以很高的文学史定位。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夏志清的张爱玲研究经由夏济安翻译并刊登在台北《文学杂志》,在台湾掀起了张爱玲热。更进一步的使人们了解张爱玲作品的是水晶,夏志清在为水晶的著作《张爱玲的小说艺术》一书作序时对自己和水晶在发掘和提升张爱玲的文学史地位上不无自豪,他说:“杜牧为李贺诗稿写序,李商隐为他作传,都是建立李贺声誉了不起的功臣”,言下之意是自己和水晶都是建立张爱玲了不起的功臣,可见水晶在张爱玲研究史上的地位。。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一章 张爱玲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定位论争(2)
水晶著《张爱玲小说的艺术》集了三类文章:访问记,书评与读后感,论文。其中《蚕——夜访张爱玲》,具体介绍张爱玲和他长夜交谈的细节。很多地方有极其重要的文献作用。比如,张爱玲告诉他,她还有一个笔名叫梁京。《半生缘》初次问世便是用这个笔名发表的,在上海《亦报》连载,引起轰动。还有,她说《赤地之恋》是在“授权”的情况下写成的,所以非常不满意,因为故事大纲已经固定了,可供作者发挥的余地太少。其他的文章有的运用新批评手法分析张爱玲小说的意象与象征运用之高妙,如《象忧亦忧·象喜亦忧——泛论张爱玲小说中的镜子意象》,《雨过河源隔座看——张爱玲中雨的象征》等文章;有的则用神话结构分析《倾城之恋》,如《试论张爱玲中的神话结构》,从美人祸国的神话系统中得出《倾城之恋》是“祸国殃民”的“倾城美人”的现代版;而在《潜望镜下一男性——我读》中则推崇《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佟振保是“五四以来,写男性心理最成功的角色”。论文把张爱玲与五四时的新文学作家相比,“遍观五四以来的中国文坛,实在不容易找到第二个作家,在性和男性心里方面下过如此这般一番功夫。”同时,水晶在《炉香“袅袅”仕女图》中用横比的手法把张同西洋小说家亨利·詹姆斯作比较,认为张爱玲和詹姆斯一样,是一位别具匠心,洞察人心世情的作家。水晶从文本细读上给张爱玲的小说以准确的把握,在实绩上为张爱玲的小说成就之高做出了论证。
水晶的这些文字,较之夏志清,少了一些政治偏见,更多的是就文学作品本身做解读。这样一种实实在在的做法,打下了以后“张学”的基础。他虽然没有像夏志清那样明确断言张爱玲的文学史地位,但是他的研究张爱玲的著作显然是想建构一个较为完整的批评体系。夏志清在为他的《张爱玲的小说艺术》写序时明显的带有一种历史评价在里面:“我深信张爱玲是当代最重要的作家,也是五四以来最优秀的作家”,“至少在美国,张爱玲即将名列李白、杜甫、吴承恩、曹雪芹之侪”。
20世纪末,王德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张爱玲创作特色进行整合梳理,结合当代小说家的创作,为“张迷”们勾勒出一幅以张爱玲为“祖师奶奶”的作家谱系图。这个谱系图涵盖大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