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页)
感、思考、行动等。”其实,马斯洛希望了解精神科学能否被转化为管理艺术。
在营造一个比较富有生产力和开明的工作场所上,NLS的老板安德鲁·凯非常依赖于马斯洛1954年出版的《动机与人格》一书。他认为根据马斯洛的理论,如果雇员亲眼目睹他们的劳动成果,他们更深层次的社交和尊重需求就得到了满足。凯注意到生产线最后一道工序的工人拥有比较高的生产力,在这里,装配工作结束了,带给人一种成就感。凯把生产线拆成几个实行自我管理的生产小组,提供期权,并设置了一个被称为“创新副总裁”的职位。他甚至允许这些小组为属于自己的工作间选择装饰风格—在“组织人”的时代,这是一个非常具有革命性的做法,而第一批网络公司是在30多年后才出现的。
马斯洛对NLS如何运用有关人类动机的基本理论和在工作场所里应用这些理论非常感兴趣。接着他于1965年出版了一本涉及企业经营的书,书名是《优心管理》(Eupsychian Management),但是就像他的许多观点都具有超前性一样,这个难以理解的书名让他的努力注定付之东流(在第一次印刷时,这本书的销量只有3 000本)。马斯洛对企业经营的兴趣没有减弱,作为驻萨伽食品公司(Saga,位于加利福尼亚州门洛帕克市沙丘路,在斯坦福大学校园的右侧)的学者,他生命中的最后时光是在那里度过的(几十年后,这条街成为世界主要风险投资公司的首选地址)。我真希望亚伯拉罕·马斯洛能活到某一年(他于1970年逝世,享年62岁),这样我就可能有机会见到他—在他逝世后8年,我作为斯坦福大学水球队的一年级新生,经常沿着沙丘路
跑步。
虽然马斯洛在工作场所里的影响在几十年后才得到广泛的认可,但是安德鲁·凯之后的许多企业经营先驱,都受到他的理论的影响。科赫工业公司(Koch Industries)的查尔斯·科赫(Charles Koch)获准为他的高管们再版被人们遗忘了很长时间的《优心管理》,而当时,他们创立的公司是这个国家第二大私营企业。80和90年代,李·欧莱担任哈雷戴维森公司总裁顾问,当时这个公司为了生存而苦苦挣扎。欧莱与马斯洛曾是同学,都是威斯康星大学的研究生,他认为要复兴哈雷公司,关键是促使雇员的内在动机与公司的需要和重点保持一致。哈雷公司的重建及其与顾客一起创造一个偶像级摩托车品牌的独特方式,可部分地追溯到马斯洛的理论。从全食超市(Whole Foods Market)到苹果公司,再到男人仓库(Men誷 Warehouse),不同公司的高管们也认为他们是在马斯洛的影响和帮助下逐渐掌握经营企业的基本要领的。
马斯洛的思想引起了许多企业领导者的共鸣。在本质上,他说人与人之间存在一种质的差别,即没有生病与感觉健康或真正充满活力之分。这个观点可以被用在公司上,其中大多数公司属于中间派,即虽然没有生病,但不是真正地充满活力。
第1章 企业心理学(5)
根据他的需求层次理论,如果一个公司想要升到金字塔的健康层,解决的办法不是仅仅减少负面影响或过度全神贯注地应付基本需求,而是要关注具有远大抱负的需求。对于某些人来说,这个观点有点亵渎神明。心理学与企业经营的趋势始终是关注缺陷。心理学家和企业经营顾问搜寻漏洞,然后努力修补漏洞。然而,“修修补补”不一定会让他们有机会发生改变,以更加理想的状态存在或发挥生产力。
重视马斯洛
人们似乎本能地认为企业的蜕变与个人的蜕变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在这个越来越多的人发生深刻的个人变化、争取自我实现的时代,这也毫无意外地吹响了引导许多公司发生变革的号角。雇员在寻找价值,顾客在追求蜕变的体验,投资者希望他们的投资产生不同的效果。我们常常忘记,特别是在今天的高科技领域,一个公司是一群人的集合体。正如我的朋友德博拉·斯蒂芬斯在《马斯洛论管理》(这本书使《优心管理》重新焕发活力)中写道:“在今天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科技创新中,企业领导者有时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即劳动在本质上是人们付出的根本性努力。”
作为在标志性的泛美金字塔大厦的阴影下开公司的人,我这样地迷恋金字塔是理所当然的。在残酷的旅游经济要求我重新思考我的事业时,马斯洛式的金字塔让我有了方向感。在我经商的头15年里,我发现我所掌握的组织哲学有助于幸福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