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页)
准,不是疫病的病源。
… 页面 32…
这份报告,无疑力凯尔公司做了极好的广告宣传,加之售价极廉,凯 尔人工冰的售量大增,大有独霸市场之势。 这对丢杜来说,不啻灭顶之灾。丢社被迫把售价降到4仙,顽强地与凯 尔竞争。 鹿死谁手尚不得知。那时,丢杜凯尔势不两立,见面不打招呼。在西 人俱乐部,只要有一人先在,另一人便会扭头就走。 有一次,在玛丽咖啡厅,丢杜在,凯尔公司的一位职员也在。丢杜起 身,当这位职员的面,一扬手把两元小费扔给了女侍。女侍受宠若惊,大 概从来没得过这么多的小费。丢杜给凯尔公司的人一个信号:我财力雄厚, 你们想挤垮我,痴心妄想! 没多久,凯尔在他的已洛克式的洋宅举行家庭舞会,请柬还送至他的 死对头丢杜家中。凯尔的家庭舞会,十分排场奢侈,众多的光临舞会者, 皆留下这种印象:凯尔制冰,看来真是赚了不少哇! 其实丢杜与凯尔,都在打肿脸充胖子。丢杜售冰4仙一磅,完全是亏本 买卖,他现在差不多亏光了积蓄下的盈利,考虑是该撤退,还是举债经营。 凯尔的市场占有量确实在与日俱增,他一开始就制定流血竞争的策略, 但卖得愈多,也就亏得愈多。原以为流血竞争能速战速决,没想到丢杜是 块牛皮糖,吞不下,也嚼不烂。凯尔是集资经营,说难听点,就是借债维 系。 两人鏖战,都打红了眼,都闹不清对方的实力到底怎样,究竟是盈是 亏。 这场血战之所以能长达10多年,是因为港埠的英美两国财团做他们的 后盾。凯尔很早就得到以渣甸洋行为首领的英资集团的支持;丢杜发生财 务危机,向旗昌洋行大班诉苦,很快得到以旗昌为首的美资集团的资助。 因此,香港早期的冰块大战,实际上是英美两国财团在远东实力的一 次较量。 冰融雪化 1880年,年迈的丢杜停止了向香港运冰。他作出决定前与旗昌大班会 晤,丢杜说他已身心憔悴,准备收场回美国养老。旗昌大班沉默不语,然 后劝丢杜再观望一阵。这表明,美国财团已对丢杜取胜不抱指望。这是在 英国的殖民地,美国财团无法与其抗衡。 丢杜停止了输冰入港,凯尔还不知道丢杜已休兵,只差没竖起白旗。 这之前,丢杜公司常会发生断冰之事,海上航行,变幻莫测,延误船期, 合情合理。 焦头烂额的凯尔,这时正在做垂死挣扎。渣甸洋行大班,已向凯尔发 出最后通牒,再不扭亏为盈,他们就要“断奶”。这意味着,英国财团对这 场劳民伤财的马拉松商战丧失了信心。 丢杜在撤退回美之前,决定拜访凯尔一次。心想反正不准备在港做生 意,就没有必要留下一个仇敌。 在家中,犹如一头受伤的困兽的凯尔,听到印度仆人报告丢杜先生求 见的消息,脑中马上跳出一个信号:“丢杜该不是来求和的吧?”凯尔跑下 楼去,在门厅把丢杜一抱,说:”老伙计,您终于来啦!正如我的中国通译
… 页面 33…
(翻译)说的一句中国成语,两败俱伤,不如握手言和。” 言和?丢杜一楞,觉得这样再好不过。丢杜说:“对,对,我们合并吧, 联手占据香港的冰块市场,谁敢再与我们竞争!” “丢杜先生,您再不来言和合并,我都快撑不下去了,您不知道,我 好几回给债主逼得走投无路,真想跳维多利亚港。” “唉,过去的事就别提啦,提起让人心酸,我的那些美国朋友,开始 一个劲怂恿我跟你火并,到后来见无利可图,就撒手不管。跟你说实话, 我今天来本是来告别的,想撤回美国去。既然凯尔老弟有心合作,我就不 走啦” 两人抛弃商场的狡诈,快言快语,互倾苦水,最后,两人竟抱头而哭。 1880年12月31日,丢杜、凯尔收拾残局,舔净伤口,正式组建香港制 冰公司。公司性质为有限公司,注册地址是皇后大道7号,即公司总部写字 楼。所属物业有雪厂街雪厂、春园街制冰厂、铜锣湾制冰厂等。 凯尔物业居多,任董事长,丢杜任总经理。合并后的制冰公司,独霸 了香港的冰块市场,垄断了价格——马上提价为每磅5仙。那时从美国引进 一个新名词:托拉斯。有人称香港制冰公司为制冰托拉斯。 香港政府对企业经营采取不干预政策。实现垄断的制冰公司大班们, 该可以高枕无忧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