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页)
醒玄还起兵造反;
�唐朝中叶,为了应付安史之乱,唐朝皇帝又向节度使分权,结果造成藩镇割据。
在扔出去的骨头上拴一根绳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是刘禹锡的一首怀古诗,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诗中的“王”即王导,东晋初年宰相,权势显赫,威震朝野,当时有“王与马(指晋帝司马氏)共天下”的歌谣;“谢”,就是谢安,别名安石,他是晋孝武帝的丞相,人称谢太傅,功勋卓著,曾一度辞官退隐浙江会稽东山。当时曾有“安石不出,将如苍生何”之说,足见他的威望之高。后谢安复出主持大局,因此又有“东山再起”的成语,表示免职以后再度掌权的意思。那么,就是这样两位厉害人物堂前之燕,为什么会飞入寻常百姓之家呢?原因是世事变迁、君恩难测。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二章 相生相克(5)
人们都说伴君如伴虎,可是,如果你站在君王的立场上就不会这么看了。有一个《骆驼和帐篷的故事》:一个*人和一头骆驼在沙漠中露营,晚上风沙骤起,骆驼哀求主人说:“好心的主人,外面风沙很大,让我把头伸进帐篷躲一躲吧!”主人挪了挪身子,腾了点儿地方给骆驼;过了一会儿,骆驼又哀求说:“好心的主人,外面好冷啊,让我把上半身躲进帐篷里暖和暖和吧!”主人只好把自己的半个身子伸到帐篷之外,好腾出地方让骆驼的半个身子进来;又过了一会,骆驼干脆把整个身子都挤进来,而把主人赶出了帐篷。
也许你会说故事毕竟是故事,寓言也毕竟是寓言,但故事和寓言都是人们对人世百态的思考和总结。比如《三国演义》中刘备之借荆州、进四川,不都是把身子挤进主人帐篷里而把主人赶走了吗?也许你会说刘表无能,刘璋孱弱,那是因为你自己不是那帐篷里的主人!宋太祖赵匡胤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更何况刘备这头骆驼并不是来酣睡的,他是来反客为主的!也许你认为有刘备这样贤能之人治理荆州和蜀地是百姓之福,但反过来想想,如果不是刘备在别人帐篷里焐暖了身子而联合孙权对付人家曹操的话,就可以早一些“天下归魏”了,百姓也就可以早一些安居乐业了。试想啊,“一将功成万骨枯”,赤壁之战、蜀吴混战、七出祁山,连年的战乱,死去的可都是咱老百姓的子弟呀!倘若果真如北京老张所言,刘表、刘彰投降了人家曹操,孙权也定然会独木难支,那么,江南所损失的不过是大乔、小乔两个妞儿而已,所谓“铜雀春深锁二乔”嘛,但老百姓却可以少受些战乱之苦。由此我们不禁要问:周瑜为了两个妞儿(一个是他老婆、一个是他大姨子)而让天下百姓为自己埋单,这也算“千古*人物”吗?
从《骆驼和帐篷的故事》我们认识到,管理者要想以恩生威、以恩管人,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就是管理者所施之恩要有能力收回。这就好比在喂狗的骨头上拴根绳,如果你看到那狗一边啃骨头一边向你呲牙,你就再把骨头拽回来扔给其他乐意为你去治服这条狗的狗。
小时候读过一个童话,叫作《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故事中的小金鱼是聪明的,当渔婆欲壑难填直至要小金鱼亲自去服侍她从而动摇了自己的统治地位的时候,小金鱼就立刻毫不犹豫地收回了已经给予的恩惠,用绳子把那根扔出去的骨头又拽了回来,让渔婆重新回到了破泥屋和破木盆面前。
第二节 威能生恩树德,亦能寡恩坏德
兔子说:当无路可逃的时候,
俺的牙也不只会啃草哦?
1�威能生恩,亦能寡恩
威之所以能生恩,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威能够通过强制力对资源进行分配和再分配。
马太效应的初级阶段
有一则广告:“难言之隐,一洗了之”,这种“一洗了之”的东西,出自一个叫作“恩威”的品牌。细细寻思,觉得这个品牌非常有意思——对于有“难言之隐”的人,“一洗了之”当然就是施恩了,而对于造成难言之隐的细菌,自然就是施威了,因此,这“一洗了之”,深刻揭示了威能生恩的深刻哲理。
《圣经》中“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有这样一则寓言:主人要出国旅游了,就叫了仆人来,按照各人的才干,给他们银子。一个给了五千、一个给了两千、一个给了一千。那领五千的,随即拿去做买卖,另外赚了五千;那领两千的,也照样另赚了两千;但那领一千的,却掘开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