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1/4 页)
婢突岜恢匦路峙洹�
呵呵,读着挺绕口是吧?举个例子说吧,皇帝后宫佳丽三千,而皇后或被皇帝所宠爱的,在一段时期之内却只能有一人或几个,立一个皇后或宠幸某一个嫔妃,就意味着其他两千九百九十九人暂时被剥夺了立为皇后或被宠幸的机会。对于皇后和被宠幸者而言,皇帝的威给她带来了恩,于是“三千宠爱于一身”;于是“春风拂槛露华浓”,于是“簾外春深赐锦袍”。而对于其他不被宠幸的皇宫佳丽们,也自然就“玉颜不及寒鸦色”了。美丽的宫女们都不如那皇帝屋顶上的乌鸦,因为乌鸦还能得到皇帝一两瞥的顾盼。但是,皇帝的爱是多变的,说不定哪天老皇后被皇帝废了又重新立一个新皇后,原来得宠的人失宠,皇帝又会宠幸新的嫔妃。此时,锦袍所赐予的对象也就自然会发生变化,失宠者原有的利益就会被剥夺,甚至还会死得很惨。这就是威能寡恩。
我们看到,威之所以能生恩,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威能够通过强制力对资源进行分配和再分配。
那么,威为什么能生恩,又将在什么时候寡恩呢?唐玄宗宠幸杨玉环,以至到“六宫粉黛无颜色”的程度,可后来为什么又“君王掩面救不得”呢?其实,就像马太福音里那个主人一样,其基本原则是管理者利益权衡的结果:
�当被管理者能给管理者带来比恩更大的好处的时候,威就生恩;
�当牺牲被管理者能给管理者带来新的更大好处的时候,威就寡恩。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是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他大恩施猛士,为的就是要让猛士为他们老刘家江山守四方。楚汉相争,刘邦之所以笑到最后,就在于他威加海内,广施恩惠。
韩信仰慕项羽是盖世英雄,曾满怀信心投奔其帐下,结果却只做了个执戟侍卫。韩信投到刘邦军中,开始也并未受到重用,而且还因为押运粮草失误而差点儿被斩首。后来萧何发现了韩信的军事才能,于是向刘邦鼎力推荐。萧何对刘邦说:“如果你只安于做一个蜀中王,你就把韩信杀了,如果你想拥有天下当皇帝,则非用韩信不可!” 当皇帝当然是刘邦梦寐以求的事情,这与给韩信施个礼、拜个大将军相比,真是一本万利,对韩信施恩原来可以带来如此大的好处!于是在进行了利益的权衡之后,刘邦高筑拜将台,沐浴斋戒,拜韩信为大将军。
对于拜韩信这么一个钻过别人裤裆的人为大将军,樊哙等人也颇为不满,但刘邦力排众议,明令“敢不听大将军号令者斩”,从而以威确立了韩信的地位。刘邦称帝以后,随着管理者地位的巩固,韩信对于刘邦不再重要了,于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就默许吕后和萧何诛杀了韩信。
第二章 相生相克(7)
马太效应的高级阶段
马太效应初级阶段主张胜者通吃、强者恒强,但它却存在着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如不加以约束,则可能出现“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穷的愈穷、富的愈富”的现象,从而加剧两极分化,不利于管理系统的稳定。
在资本主义初期,西方的政治家们信奉所谓的“守夜人政府”,即政府不过多干预市场,这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确实起到了刺激经济发展的作用,也完成了必要的资本积累。但是,正如*所说的那样,资本家的每一枚硬币上都沾有工人的血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充分暴露了保守主义只注重效率、不注重公平,只注重经济发展、忽视社会建设的弊病。于是,凯恩斯主义取代保守主义成了西方世界的主宰,政府干预起到了维护社会公平、缩小贫富差距的作用,从而带来了一段时期的社会稳定。
需要解释的是,这里所讲的保守主义是政治学的保守主义,经济学则正好相反,称之为自由主义。在自由派和左派主导政坛的20世纪50和60年代,西方社会的繁荣和稳定的局面,令人们对罗斯福新政、杜鲁门政府的“公平施政”、约翰逊政府向贫困开战的“伟大政策”模式津津乐道。此后虽有撒切尔夫人新保守主义复辟,但很快又被转向中间路线的自由派和左派政党所取代。如,推行“第三条道路”的克林顿和布莱尔。所谓的“第三条道路”,即中间偏左的道路,也就是少了保守主义多了自由主义,既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自由主义的一些弊端,又纠正了保守主义的矫枉过正。
尽管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各自有各自的优点和长处,但不可否认的是,马太效应初级阶段只重视效率、不重视公平的做法已经为人们所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