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成事信为先 聚众防疫重(第1/2 页)
很快,张谦一行便来到东城门。 在这里,他发现了等在路边的钟离琪,李撰,尹默,司马邮等人,诸人皆是身披包裹,腰佩长剑。 “我让季常通知你们去城外寻找徐元直,为何尔等还在此处?” “我等不放心先生,故而在此等候!” “尔等有心了,且随我一同出城!”张谦表示。 见数人只有一辆牛车,张谦也走下马来,随即让文聘先行出城。 随后,张谦又朝着人群望了几眼。 “先生可是在寻找邓旻刘敏二人?”钟离琪问道。 张谦点点头,当初此两人是率先起身响应张谦,所以张谦印象颇为深刻。 “先生不必找了,此二人不会来了!”钟离琪说道。 “为何?可是其家人不许?” “非也,我已问过其邻居,此二人言而无信,又怕被人指责,所以当天夜里就出城了。”后面一人说道。 “像这等出尔反尔的小人,我等羞与其为伍!” “没错,此两人当时在宴会之上为了邀名,事后又贪生怕死,我等羞与其为伍!” 看着义愤填膺的众人,张谦觉得有必要说些什么。 “诸位可有人亲眼见这两人离去?”张谦问道。 众人摇头。 于是,张谦说道:“朋友们,古人云,同学为朋,同志为友,所以我姑且这么称呼各位。” “朋友们,我们要做的是一番伟大的事业,要走的是一段艰难的旅程,在这条匡扶汉室,拯救黎民的道路上,会不断的有人加入我们,也会不断的有人离我们而去。” “对于加入我们的,我们要抱以最大的热情去欢迎;对于离开我们的,我们也不要去仇恨,因为仇恨会蒙蔽我们的眼睛。” “那先生的意思是就这么算了吗?”后面有人问道。 “只要他们没有为非作歹,没有背刺伤害我们,我们可以重新做回路人。世间上有勇气的人不少,但是抱有一去不回的信念和视死如归的精神却是屈指可数。在场的各位,若是有一天忍受不了艰苦,抵抗不了诱惑,选择离开,我也绝不阻拦,你们不需要因为一时冲动许下的承诺而折磨自己一生,只要你们不残害百姓,不藐视生灵,我们永远不会成为仇人。” “先生莫要小看我等!” “没错,君子一诺千金,我等断断不会退缩!”有人喊道。 张谦摆摆手,“朋友们,大家听我把话说完,但是有一点,因为我们要走的是一条非常困难的路,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够做到彼此信任,不要因为凭空揣测,无凭无据的就去诋毁身边的人。” “先生的意思是说,我们在诋毁他们两个?” “不,他们或许真的是退缩,可是万一他们是有什么急事呢?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我们不能因为凭口猜测就寒了一位朋友的心。耳听为虚,眼见也未必为实,造谣的人多了,曾母都能怀疑自己的儿子,难道我们就不可能犯这样的错吗?” 张谦看着众人态度诚恳的说道。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其实我也觉得邓子羽不是这样的人,可是他这样不告而别实在是太可疑了!” “是不是就留给时间去证明,但是在事实出来之前,我希望大家给彼此一点信任!” 张谦心想:现在两领头的就跑了,这样下去,还没走到当阳长坂坡,恐怕你们就要散干净了。所以千万不能让这种消极的情绪在队伍里传开。 就好像,刘备败逃当阳的时候,糜芳跑来报信说赵云降曹了,刘备这时候绝对不能相信,如果连他身边的人都投降了,这样人心马上就散了。 众人心中还带着怀疑,但是至少嘴上不再骂骂咧咧了。 出城之后,襄阳城外与张谦来时相比,已经聚集了不少百姓. 看着这燥热的天,还有遍地的百姓,张谦有种不妥的感觉。 张谦从百姓处问出了徐庶的所在,随后赶了过去。 “元直!” “子让!”徐庶赶过来,紧紧抓着张谦的手,“你能平安出城,真的是太好了!” “区区蔡瑁,能奈我何?”张谦呵呵一笑,随即又问道,“对了,蔡瑁那两个儿子还好吧?” “魏延将军看着他们呢!”徐庶看了魏昌一眼,略微摇了摇头说道。 “我想,文长将军肯定是因为皇叔不派人攻城而气愤!”张谦说道。 “谁说不是呢?”徐庶点点头。 “没事,此事我一会去和他解释!”张谦表示,随后又问道:“对了,元直可有见到文聘将军?” “当然,子让,这回你可是立下大功了!”徐庶激动的表示,在他的印象中,文聘是属于那种不近人情,不知变通的人,包括先前刘备与诸葛亮,都没想过文聘来降。当徐庶得知文聘带着一千骑兵,五千精兵,以及超过一万的族人家眷之后,那种激动的心情是无法言语的。 “是人心所向,我不过是略尽绵力罢了。”张谦说道,随即又给徐庶一一介绍身后众人。 “元直,这些都是饱学忠义之士,现在包括我在内,都听你的安排。” “太好了,我正在统计随行的百姓及物资,可惜底下人手不足,大多又不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