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3/4 页)
有显眼的地方,并且要求各车间、科室组织职工认真“学习、讨论、深刻领会”,谁马虎查谁。
这篇“安民告示”,何大福还指示登在《 金箔报 》头版头条,寄到社会上,包括市、县各有关领导。
这篇“安民告示”,题目叫:关于金箔厂干部制度和人事制度的改革。具体内容如下:
从1985年开始,全厂各车间、科室主要负责人,都要实行三种办法任用,一是厂长聘请制;二是###推荐制;三是毛遂自荐制。无论哪种办法产生出来的干部,一律实行一年履行一次手续,合格连任,不合格淘汰。凡是需要中途更换的,都得由让其担任职务的人批准,特殊情况下允许厂里主要领导行使临时处置之权,但过后还得补办手续。
担任各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同志,有如下七种权力:一是选挑助手和工作人员的权力;二是录用和辞退职工的权力;三是生产和工作指挥安排的权力;四是本单位财经批准动用权力;五是确定本单位工资奖金发放方案权力;六是制定有关规章制度包括惩罚权力;七是经营活动和开发新品的权力。
本厂干部一律实行能上能下制。在职享受干部待遇,不在职回原岗位或安排其他工作,不再享受干部待遇。今后随着形势的变化和干部本身的原因,经常要有一批老一点的、能力弱一点的,或者是其他情况的干部调整下来,这在今后都是正常现象,也是历史规律。我们要坚决破除那种调整的干部都是犯错误的或者是争权夺利失败的错误看法。老干部要热情支持和扶持青年干部开展工作,不能有“当初我怎样行,现在你怎样不行”的“一代不如一代”、“九斤老太”的观点。能力弱的同志要积极推荐和主动让位给能力强的同志上台工作,不能有“武大郎开店,个子高的都不要”的嫉贤妒能行为。更不能像《 水浒传 》里的白衣秀士王伦嫉妒有本事的豹子头林冲。碌碌庸庸、糊糊混混、不求上进、工作无成效的干部和工作人员,要主动向组织辞职,免得“占着茅坑不拉屎”,贻误工作,坑害企业。 。。
是人才不受限制,是关系严格控制(2)
在“安民告示”广泛宣传贯彻以后,何大福又编制和撰写了一系列金箔厂用人思路、用人原则、用人制度、用人政策的文章。
他还将当地多家新闻机构,包括国家级新闻单位的记者、编辑请到厂里,向他们宣传了企业的用人思路、用人政策、用人制度,引起了记者们的极大兴趣,纷纷向何大福提问。
记者:“在用人思路上,除了‘金箔梁山聚好汉’以外,还有什么?”
何大福:“是关系严格控制、是人才不受限制;有本事的见到领导敢吵,无本事的见到领导就跑;在金箔厂你想干什么,就让你干什么!有本事你就管人,无本事就受人管!”
记者:“在用人原则上,金箔厂公布了‘三不查’、‘三不强调’、‘十不分’等,请讲讲具体内容。”
何大福:“‘三不查’:即不查档案、不查出身、不查过去有过什么错误;‘三不强调’:即一不强调‘党叫干啥就干啥’,二不强调‘一切服从组织分配’,三不强调‘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十不分’:即一不分居民农民,二不分全民集体,三不分干部职工,四不分党员群众,五不分有无文凭,六不分工龄长短,七不分男女老少,八不分岗位‘贵贱’,九不分关系感情,十不分有无过失。”
记者:“何书记公布了金箔厂招揽人才有十种渠道,请告知是哪十种渠道”。
何大福:“一是靠‘毛遂自荐’。在金箔厂,无论什么人,你想干什么,只要条件符合,就会尽量让你干什么。
二是靠‘熟人介绍’。这不是开后门,外国资本家和中国解放前的资本家,大部分是靠人托人介绍,从中发现人才。这样做好处多,可以担保,可以详细了解情况,可以协作教育。对于熟人介绍的任何人都要热情欢迎,属于照顾的都要控制,属于人才的不受限制。
三是靠‘政策引诱’。宽大政治政策、经济政策和生活政策,吸引人才改换门庭。
四是靠外单位支持输送。特殊急需有用的人才主动上门或略施小计,将其借来或挖来。
五是靠‘领导推荐’。老干部、老职工情况熟、关系多,主动为厂里推荐人才。
六是靠‘积极培养’。发现好苗子,有意放到基层锻炼或者送出去培训,逐步使其成为一名成熟的人才。
七是靠‘上级分配’。充分利用正常渠道向上级机关早挂号,经常盯,抓紧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