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3/4 页)
绝对跟我们的人生经验有关系,也和父母给我们的人生价值观有问题,还有主流思想当中完美主义的倾向和理想主义的倾向有关系,就是一切要求我们变得更好的想法成了我们的引领导向,这个导向就会造成我们深层这些心理的情绪,这个情绪会一生跟着我们,很少有人彻底地解决过它们。我们一边盲目,一边赚钱,一边追求成就地位,一边在这里跟我们心中深层的哀伤愤怒、不满足,自卑、不安全感、恐惧等等东西共处,就是没有把转化这些问题当成重点,大部分人还是把追求外在任何设立的目标当成自己的重点。
这样就有问题了,我们即使追求知识,累积了一亿人民币,有了不得了的权力地位,有了世人羡慕的条件,但是我们内心的空洞能量和负面情绪没有转化,没有达到身心的祥和的话,其实所有外在的服务或者是物质享受意义都不大。因为我们没有跟心共处,我们身心的小宇宙太复杂了,所有的空洞、情绪能量和中国人所说的经络、脉轮有关系。愤怒跟肝脏有关系,亢奋根心脏有关系,恐惧和肾脏有关系,这些复杂的情绪能量强烈到不可支撑的,没有办法去消融掉这些情绪能量,实际上这些时时刻刻在影响我们,我们就是跟着经络里面的能量体在做。一个有抑郁症的人看到的世界和感到的世界是灰蒙蒙的,不可能有任何的喜乐,也不会有美和爱的感觉,因为它是通过身体在感受这个世界。
胡因梦 世界就在你心中(4)
佛陀在2500年前讲过一句话,说人类从来没有把生命的重点放在身心的根本上,所以我们要必须回归到我们的身心,这个才是存在的基础,我们要留意自己当下的真相是什么。要想转化这些深层的能量,实际上宗教修持真正就是转烦恼为菩提,转五毒为五智。所谓的烦恼用现代心理学来解释其实就是情绪,所以现在EQ这个名词非常发达,全世界都在谈EQ。EQ的作者是受到东方文化影响非常深的西方作家,他提出EQ的管理,他是受了很多东方的训练之后才察觉到,要达到情绪管理一定要学会如实正观自我觉察的功夫,如果欠缺这个功夫,我们就无法在能量升级的当下进行对自己的了解,如果不了解自己,而且不能够在当下看到自己的真相,我们就不可能达到真正的转化,这个转化就是真正身心的转化。也许我们在20岁的时候,或者30岁的时候,我们的身心处在极度不平衡的状态,很焦虑,很愤怒,或者是带着很深莫名的沮丧和哀伤。如果在我们这个漫长的生命历程里面没有办法察觉到每一个当下哀伤的能量是怎么升起的,当30年以后,到40、50岁以后开始退化了,我们这些早期已经累计的情绪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到我们年老的时候我们是非常顽固的,因为我们没有在身心上下功夫,这些习性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固化。年纪越大,转化的可能性就越小。我们要让上一代改变确实很困难,所以我们要改变自己要在年纪很轻的时候下工夫。人最重要的就是觉察,觉察一定要在当下这一刻来进行。当下这一刻是我们真正存在的基础。
刚才进入演讲厅之前跟我们的一位女记者讲,我说我这一生到现在有一个很深的体悟,发现20岁的时候设定了目标,要可以看到世界上最前卫的艺术,然后穿最时髦的服装,跟这个世界上最有才华的人相处,我20岁的时候到纽约达到了这个目标。我进入影坛之后也设立了一个目标,就是拍非常好的电影。在40多部电影里面也许只有一部电影达到了这个理想。30出头的时候又设立一个目标,就是我要预见真理。花了20年的时候达到成果了。但是53岁的今天,我回顾所有的目标,以及我认为曾经有一个目的地可以达成,设定在未来的某一天达成,但是现在我发现我仍然在原地踏步,就是说我们所设定所有的目标基本上都是脑子虚拟出来的,一个虚构而已。
我们认为自己追求到了,得到了满足这个也是虚构,当我们得到满足之后,我们再虚拟出一个理想去追求它仍然是一个虚构。所以等到我们自己虚构出来的东西都达到理想和幻灭的一天,我们就会发现从来没有脱离过当下这一刻,就是说我们的存在根本只有这个当下,我们实际上永远都是回归到这个当下。从你诞生的一天到现在这一刻,我们的过去在哪里,我们未来在哪里,我们过去是不是已经变成了记忆储存在我的脑子里,我们的未来是不是还没有发生,它也不过就是念头模拟出的规划、憧憬和期望。我们生命的存在,就是说我可以听到,闻到,感觉到的存在只有当下这一刻,因为我不可能听到过去,也不可能听到未来,我不可能闻到过去,我也不能闻到未来,我不可能看到过去和未来,所以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