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1/4 页)
鞍�ず蠓旁诿媲耙膊恢�廊绾纬裕�⑶抑荒苁�母鍪�O衷诟��蛄撕眉干硇乱路��刻煸缟细��笠桓黾Φ埃凰�约阂不岚�ち恕D壳八�苁�话俣喔鍪��衲昵锛驹诖謇锏男⊙�涎Я恕! �8岁的张蕊开学升入二年级了。小女孩很沉默,当杜先生问她开学交多少学费。“一百零五块两毛。”小女孩发出蚊子叫般的声音,迸出的数字如此清楚。 她妈妈怀里抱着这个女孩,乐呵呵地说:“俺闺女可听话了,虽然这里的生活比不上城里,但是我们尽量让她吃好穿好。”8岁的小蕊拥在妈妈怀里,看起来活泼漂亮,身上看不到一点孤儿的影子。她的老师说,张蕊上学期在全班考了第四名。 叫熊林果的小女孩,11岁,她的父亲得艾滋病死了;母亲被迫改嫁。2002年10月1日,被山东曹县一个姓杨的人家收养了她,改名叫杨静。 香港一个慈善教育基金会的干事杜聪三月份来到这几个偏远的村庄,给孩子送去了开学要交的学费,杜先生承诺今后负责这6个孤儿的学杂费。 要开学了,小杨静在杜聪来之前的几个晚上老是做同一个梦。  '返回目录'  
1艾滋孤儿分散抚养好(2)
“梦见新爸妈没钱给我交学费。他们干活很辛苦哩!”小杨静说。 熊林果还有个可怜的小妹妹熊林叶,生下来6个月,爸爸因害艾滋病死了,妈妈被迫改嫁。现在她才5岁,吃不饱饭,害了佝偻病。 我后来又去他家,想带孩子出来,80岁的爷爷说什么也不同意。原来是有人上她家说:“熊林果被人卖了……” 还有一个13岁的孤儿,读到小学五年级,父母就因艾滋病死了,他一个人在家乡无依无靠;靠拾荒乞讨来养活自己。一个烧锅炉的工人看他太可怜,又听说山东的高新庄收养孤儿,便租了一辆三轮车,把他送到了山东曹县,被高新庄村长的哥哥收养,改名叫闫炳政。 他上学的前一天,养母进城买了一件灰蓝色的西装。第二天,他穿着去上学,同学们笑他像“新郎官”,他撇撇嘴:“咋啦?这是俺娘给买的。俺爱穿。” 陈祥鸽(高闯)13岁,是第一个从河南到山东的艾滋孤儿,到陈家后进入邻村的白集小学读五年级。他每天和村里的同学一起骑着自行车上下学。陈祥鸽人缘很好,能说会唱,他有了很多伙伴,今秋升六年级考试成绩获全班第一,在县参加比赛时,成绩名列前茅。 2002年7月31日天刚亮,高丽就站在县废品收购站门外一个公用电话亭旁边,等候山东接她的恩人。 下午4时许,高丽看见来接她的爸爸、妈妈,像见了亲人一般,她未停脚,连口水也没喝,什么行李也没带,两手空空,就去了山东曹县的家。 高丽姨妈扣留了她的户口本,养母不得不缴高价学费,让她借读到当地的苏集镇中学读初中三年级。 高丽向河南省妇联求救,又无奈地起诉了姨妈,终于把户口迁了过来。(根据法律规定,高丽早到了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愿选择养父母的年纪。) 因为领养高丽,养母招来不少闲话,村里有人说,“养个孩子就是为了捞钱。”来自高丽河南老家的传言更令她气愤,“高丽被卖给人家做小媳妇了……” 闲话总是流传很快,气得她的养母哭了…… 高丽刚来时黄黄瘦瘦的,让人看着都心疼。14岁才62市斤,一小桶水也拎不起来。而现在又白又胖,体重102市斤,人也长高了,有劲了,她爷爷和她一起走路,撵也撵不上了。 高丽的爸爸说,刚来的时候“她像刚出生的孩子一样,生活从零开始”。之前长期不正常的无衣无食的日子,已让她失去生活的能力。面对新生活,她有很多事情都不习惯。 开始的时候她吃饭不敢多吃,很少夹菜,也不习惯吃盐,得不断提醒她多吃;生活上不能料理,衣服脏了就塞在床下,臭袜子压在枕头下,不知道拿出来给妈妈清洗,自己更不会洗涤;自行车胎换了四次,因为她不知道给车子打气,骑车前也从来不检查车子是否有气;在学校只知道学习,不知道做值日。 但是慢慢地,她开始放开了,也学会了很多,逐渐习惯起来,融入了新的生活。爸妈心疼她,不让她干活,她会抢着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路上碰到认识的人会主动打招呼;寒假的时候,每天早晨她会绕着村子跑步。 同时伴随的还有精神状态的改变,原来的胆怯、害怕不见了,她开始变得自信、自如起来。在温暖的家庭中,她的生活开始走向正轨。 学生成绩单上,上个学期期中三个中###考,她获得二等奖第一名,总第13名。今年她就要参加中考了,“考高中没问题”,葛校长说,“就是外语差了点。” 葛校长和她谈过她的外语学习,之后她开始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