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4 页)
读物,也难免有许多糟粕混杂其中,智者自应择其利而去其弊。
请看《弟子规》的部分内容:
父母命,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译文:当父母呼唤的时候,应当即刻答应,不能迟缓;父母交办了什么事情,应当立即行动起来,不能拖延偷懒。)
出必告,反必面。
(译文:离开家时要告知父母,回家时也要面告父母,以让父母放心。)
或饮食,或坐走,
长者先,幼者后。
(译文:在吃饭的时候,应当让年长者先开始;在就坐的时候,应当让年长者先坐下;在走路的时候,让年长者走在前面,年幼的跟在后面。)
长呼人,即代叫;
人不在,己即到。
(译文:如果听见年长者叫唤人,就应立即代他去叫喊。如果要找的人不在,自己就立即到年长者那里去看看有什么事。)
冠必正,纽必结。
袜与履,俱紧切。
(译文:戴帽子一定要戴端正,穿衣服时要把纽扣扣好,袜子和鞋子都要穿整齐,鞋带要系紧。)
置冠服,有定位,
勿乱顿,致污秽。
(译文:脱下来的帽子和衣服,应当放置在一个固定的地方,不能随便乱扔,以免把衣帽弄脏。)
衣贵洁,不贵华。
(译文:衣服的穿着贵在整洁干净,而不在于华贵漂亮。)
年方少,勿饮酒;
饮酒醉,最为丑。
(译文:在年龄小的时候,千万不要喝酒;一旦喝醉了酒,人会变得非常丑陋。)
斗闹场,绝勿近;
邪僻事,绝勿问。
(译文:凡是打架闹事的场合,绝对不能走近;凡是不正经的事情,绝对不去过问。)
用人物,须明求。
倘不问,即为偷。
(译文:使用别人的东西,必须明确地提出请求,以征得别人同意。假若不问一声就拿去用,这就是偷窃。)
借人物,及时还;
人借物,有勿悭。
(译文:借了别人的东西,要在规定的时间里归还;别人向你借东西,如果自己有就应当答应,不要小气。)
凡出言,信为先;
作与妄,奚可焉。
(译文:凡是说出来的话,首先要讲求信用,说到做到。欺骗蒙混,胡言乱语,这怎么可以呢?)
《弟子规》的译注本很多,我选用的是山西古籍出版社的版本,感谢李捷译注,我对译文作了少许修改。父母朋友可以看到,这些琅琅上口便于记忆的句子,把许多做人做事的好习惯讲得既明白又具体,如果与孩子一起反复咏诵必将大有益处。
墨子说得好:“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毕)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对于父母与教师来说,你给了孩子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收获什么样的未来。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三 培养良好习惯从小开始
真正的教育都是潜移默化的。
人们常说,人命关天。如果把命比做天,那么天的支点就是科学,而科学一般是通过规则体现出来的。万千道理归为一句话,培养孩子养成按规则行动的习惯,是让人终生受益并且有益于社会的教育。
正如前面提到的那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所说,他的成功得益于幼儿园时养成的良好习惯。
从幼儿园学到的基础的东西,直到老年时还记忆犹新,可见留下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这说明从小养成的良好习惯会伴随人的一生,时时处处都在起作用。在儿童时期,特别在幼儿园和小学期间是养成一个人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最佳时期。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说得简单一点,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所以说父母的第一位的任务就是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有一个女孩子叫董晨晨,小学毕业后,考入了北京的一所名牌中学——东直门中学。她到学校以后,各方面表现都很出色,很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欢,于是当了班干部。
有一天老师正忙着批改作业,还要准备发给学生父母们的信,就跟董晨晨说:“你到我的办公室去,打开我的抽屉,然后拿出章来。咱们把这些信给盖上章好吗?”可董晨晨没有去,而是摇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