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部分(第3/4 页)
学技术委员会,李宓为主任,周祖同、刘景伊、慈云桂为副主任。
1956年是哈军工政通人和、成绩斐然的一年,除了科研工作红红火火,教学任务也如期完成。以海军工程系组织学员参加海上实习为例,在两个月中,从一年级到三年级共300名学员,到旅顺和青岛的海军基地登舰出海,先后动用海军各种舰艇33艘,涉及各基地下属机构和岸炮阵地等32个单位,在大风大浪中,哈军工师生团结一心,顺利完成了15门课程的专业实习,其间教学任务之繁重,组织工作之复杂,在当时是难以想象的。在全军院校中,实施规模如此之大的教学活动,无出哈军工之左者。
1956年还是哈军工知识分子“三喜临门”的一年,一喜是老教师乔迁,红楼宿舍区建成后,住在斜纹二道街的老教授们都陆续搬进条件较好的新居;二喜是授军衔,大批教师参军,一身戎装,精神气儿十足;三喜是评学衔,年底学院公布了评为讲师的225名教员名单,在盖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关防”大红方章下,陈赓、刘居英、刘有光三人签发了这份命令,如此大范围、大力度地选拔人才,足见哈军工领导的魄力和远见。
1956年也有不足之处,“除四害”运动搞得沸沸扬扬,学员们在大院里敲盆敲碗,追打麻雀还不够,领导又让大家下乡去消灭那些可怜的小生灵,影响了学员的学习。
话分两头。1955年11月26日,陈赓初会钱学森后,飞回北京立即向彭德怀汇报,彭德怀大喜,他对陈赓说:“你代表我去邀请钱教授来国防部,我想和他谈谈。我是老粗出身,得拜人家科学家为师呢。” 彭德怀还几次给中国科学院打电话,询问钱学森回来没有。
12月下旬,钱学森回到北京,应邀来到彭德怀的办公室,陈赓陪同于侧。
钱学森第一次见到这位让美国人闻风丧胆的志愿军统帅,竟是那么平易近人,朴实得像个只知道扛枪打仗的老兵,没有半点名震三军的凛凛威风。彭德怀乐得眼角漾起了鱼尾纹,他十分敬重这位热爱祖国的大科学家,他单刀直入地请教道:“钱先生,我是个军人,今天找您来,想谈谈打仗的问题。我们不想打人家,但若人家打过来,我们也要有还手之力。在我国现有的经济和技术条件下,如果研制一种短程火箭,比方说射程在300~500公里的,需要多长的时间呢?”
钱学森考虑一下,问道:“这种射程火箭是以什么为目标呢?”
彭德怀说:“我们时时受到美帝国主义和台湾蒋帮的武力威胁,所以中国当前急需的是解决防空火箭和海岸对海上目标的火箭。”
钱学森说:“如果只是能够发射火箭,那用不了很长时间,费时间的是发射出去后能控制火箭的那一套东西,可以叫自控系统。完成自控系统应占工作量的80%,而弹体和燃料研制的工作量只占20%,当年二战时德国V…2飞弹命中率很低,就是自控系统不过关。”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31 进军科学 哈军工贯彻八大路线(5)
彭德怀沉吟半天说:“看来最重要的是自控系统了。我们当然要同时解决这个问题才行,要不然,导弹成了瞎子,乱飞一气,还怎么消灭敌人呢?”
钱学森又向彭德怀和陈赓详细解释了自控系统的原理和类型,技术上的难点等问题。
钱学森的渊博学识和深入浅出的解难释惑,让彭德怀和陈赓深入了解了发展火箭和导弹武器该从何处入手。交谈结束时,彭德怀和陈赓一直把钱学森送到小汽车旁。彭德怀兴致勃勃地对陈赓说:“我们的军队不能老是‘土八路’,也要学点洋玩意儿,你安排钱先生为在京军事机关的高级干部讲讲课,让大家都开阔眼界,长长见识。”
1956年元月,钱学森欣然应允做有关火箭、导弹技术问题的报告,在总政排演场连讲三天,盛况空前。听报告的有佩戴元帅、大将、上将军衔的军方高层领导人,陈赓也静静地坐在其中,认真记笔记。
20年来,钱学森从未做过这样的报告,他强烈地意识到,中国发展自己火箭科技事业的发令枪已经打响了。
没过几天,哈军工任新民等三位教师给中央军委的建议书摆在彭德怀办公桌的案头。彭德怀对任新民关于研制火箭武器的建议很重视,阅毕当即批给黄克诚和万毅阅。根据彭德怀的批示,总参装备计划部长万毅亲自去征询钱学森的意见。钱学森认为,如果没有苏联或其他国家的资料,仅靠中国现有条件从头研究,可能要花费10年的时间。此外,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