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部分(第2/4 页)
程系教育副主任沈正功教授。
“老夫子早啊!”沈正功问候道:“下大雨还出去?”
“到你们系看看!”曾石虞脚也没停地说:“学员有个实验。”
沈正功知道曾先生又是为学生科研的事,在背后喊道:“等雨停了再去嘛!”
曾石虞也不答话,独自朝文庙街东边走去,雨太大又刮起大风,他的破雨伞三下五除二,成了“聋子的耳朵”。走到炮兵工程系大楼前,老爷子浑身上下已淋成了落汤鸡,哨兵瞪着眼奇怪地看着他。
曾石虞上了三楼,走到一个实验室的门前,“咦!还关着门呢?”他推推上了锁的门,顺手脱下白衬衫,用手拧了拧雨水,身上还贴着湿透的破背心。今天上午物理化学小组要在这个实验室做一个实验,约他来指导,曾石虞看天色不好,想提前赶路,结果不歪不斜,正好赶上了大雨。
既然学员们还没来,他只好等了,进不了门,就在走廊里散步吧,他背着手,任身上滴着水,走来走去,走廊里满是他的湿脚印。
20分钟后,一群学员冲上楼来,大家看见曾教授,都惊讶得一齐叫着:“曾主任!”他们怎么也想不到,老教授会冒雨提前赶到实验室,全身湿透,恭候在走廊里。
“都来了?”曾石虞眼睛一亮,高兴起来,“赶快准备实验吧!”
学员们抢着为曾石虞换上干衣服,大家只觉得胸中有一团热气在翻滚。
1956年9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开幕。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做出了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来的战略决策。作为军队代表,陈赓和刘居英出席了“八大”,陈赓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当年,陈赓当选为党的七届中央候补委员时,他曾戏言道,自己是“屁股后面插党参——后补”,此次在按得票数排序的97名中央委员中,陈赓名列第25名,他在党内威信之高是不言而喻的。
31 进军科学 哈军工贯彻八大路线(4)
刘居英乘着“八大”的东风回到哈尔滨,迅速向全院人员传达“八大”文件。学习和贯彻“八大”路线,在哈军工蔚然成风。院党委关于1956~1957年度工作任务中明确指出,“八大”决议要成为学院建设和今后工作的总的方针。
贯彻“八大”路线的主要表现:一是提高教学质量,二是大力开展科学研究。院党委反复强调:“开展科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环节,是我院长远建设的重要内容,任何轻视都是不正确的。”因此,1956年是哈军工科研丰收之年,心情舒畅的新老教师们,参加科研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教师会议后,有61个教授会制定了科研计划,提出了210个课题,几乎比1955年增加了5倍。1956年,哈军工与全国19个工厂、8所院校、3个研究所签订了科学研究协议和合同,帮助国防生产部门解决大小技术问题58个。炮兵工程系是五个系中第一个超额完成当年科研计划的模范系。
1957年2月6日,哈军工召开第二届科学技术研究会,对过去一年的科研成果做了一次大检阅,有43名教师宣读了45篇学术论文,其盛况已超过第一届科学技术研究会议。
令哈军工感到荣幸的是,这次会议特别邀请到中国科技界的三位名人,他们是数学家、中国科学院数学所所长华罗庚博士;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物理所所长朱洪元博士;电子学专家、总参通讯部研究员吕保维博士。三位专家为会议做了专题学术报告,把哈军工的学术活动推向全国的范围。
孙本旺是华罗庚的学生,当年作为“五才子”之一赴美留学,曾仰仗华老师的支持。多年后老师肩披寒霜,登门造访,令他兴奋莫名,执弟子礼陪伴于侧,华罗庚的腿行走不便,孙本旺时时上前搀扶一把。三位知名专家第一次来到哈军工,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他们没料到哈尔滨竟有这么一所平地拔起的特殊大学,集中了这么多学界精英、八方骏才,在短短的四年多时间中,在教学和科研上取得如此显殊的成绩。三位专家一致认为这是教育史上的奇迹,看到各个工程系的实验室,令他们感佩不已。华罗庚对兵强马壮的数学教授会印象深刻,他与卢庆骏交谈甚欢,赞扬卢庆骏培养年轻教师的做法。
对这次会议上发表的45篇学术论文,吕保维提出一条意见:“没有电子学科的学术论文宣读,不能不说是个严重的缺陷。”专家的话引起刘居英和徐立行的格外重视,没过几个月,哈军工就成立了电子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