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第3/4 页)
是排的上号……”
“孙真人是谁?”袁方插话问。
“药王孙思邈你不知道?”
“噢,是孙思邈啊。”袁方脸有一点烫,“你说‘药王’,我还是以为是个神话人物呢。”
“历史上确有孙思邈其人,只是后来才被神化成了‘药王’。这人不但医术高医德也高,无论是皇帝还是小老百姓生病他都给看,还写了一本传世医书,叫《千金方》。”唐勇顺着袁方的提问说了下去,“要说这种人物不被神化也难。古书上说他活了一百零一岁,跨越隋唐两朝。从隋文帝时代一直活到唐高宗时代,一辈子过着悬壶济世,隐居山林的生活。李世民曾赞他是:‘凿开径路,名魁大医。羽翼三圣,调合四时。降龙伏虎,拯衰救危。巍巍堂堂,百代之师’。”
袁方被唐勇这一套一套的给弄懵了。生怕唐勇一高兴扯太远,忙说:“还是快说说那个什么‘丹’吧。”
“哦,瞧瞧说跑了。”唐勇挠头一笑,“接着说那个什么‘丹’。那是南坂安乐村老乡讲的一个传说:说在隋唐末年的一场战役中,李世民被尉迟恭战败,李世民被追得逃了一天一夜,马不停蹄地跑了三百多里,幸好遇到了接应,才将尉迟恭杀退。李世民带着疲惫的兵士们在洪洞的南坂村休整。不想,他却突然患了重病,一下子卧床不起。又加上这时有不少将士身负重伤,唐军上下顿时一片惶恐。正当此危难之际,隐居在当地的孙思邈忽然前来求见,说他能治好李世民的病。果然,他一剂药下去,李世民的病就痊愈了。众将士的伤势也都被他一一治愈。在这之后,李世民重整兵马,打败了尉迟恭。不用说,李世民对孙思邈自然是感激万分了,欲封他为谏议大夫。不料孙思邈却婉言谢绝。李世民无奈,在率军北上之前,赐封孙思邈为‘安乐真人’。自此之后,南坂村也就改名叫南坂安乐村了。”
唐勇停下,想了想又说,“听那个老乡说,孙思邈给李世民服的那种药,是一种灵丹妙药,有个名字叫做什么‘丹’。――唉,我实在想不起来了。”
“是不是伏火之丹?”
唐勇摇头。“不是这名字,比这名字要长,让我再想想……叫什么来着?”
袁方眼巴巴望着唐勇,真希望他能想起一点东西来。
越来越浓的雾气笼罩着黄河大桥。在迢迢雾气中,车灯汇合成一条缥缈的光带。袁方向桥下望去,哪里看得到黄河,只见气色氤氲,好像腾云驾雾一般。
说了半天的话,他和唐勇都累了。过桥不久,两人都沉沉地睡着了。这一觉也不知睡了多长时间,等到袁方再醒过来,发现车子停了。
西安到了?他想。可往窗外一瞧,仍是一片旷野。只见车灯亮着,照亮公路,路边有个简易茅厕。再一瞅车上,唐勇睡得酣甜,老孙头却不见了。看样子是老孙头去方便了。
袁方跳下车,扭动脖颈,活动一下筋骨。感受着夜晚少许的凉风。
这时候,手机忽然响了。
一听见电话里那个爽朗的声音,袁方还真有点惊讶。――是钟晓梵居士。
居士大声白喝地告诉袁方:他知道时光在寺外居民院里找到什么了,这还是小和尚慧远从打听来的呢。
袁方听了自然高兴,忙问时教授找到了什么,可居士忽然又卖起了关子。
“还记得安禄山和史思明在寺门口修过两座塔吗?”居士问。
“――呃,记得。”袁方努力追忆着居士讲的那些连篇大套的历史故事。
“你猜怎么着,慧远这一打听,倒是真帮了我一个大忙。原来老时找到东西的那个大杂院就在寺门东南角,那里正好是安禄山宝塔的位置。”
“您是说时光教授发现了安禄山宝塔的遗址?”
“那敢情好了。”居士笑道,“没有。他在那儿找到了一只方石礅,据说被一家人一直当做花盆架子使来着。”
“那和安禄山宝塔又有什么关系?”
“我怀疑,这只石礅是安禄山宝塔的的镇塔之物。”居士解释道,“你大概不知道,古人盖宝塔都喜欢在塔底下埋一样镇塔的宝物,比如像佛舍利。西安法门寺塔下有个密室,里面的镇塔之宝就是佛指舍利。”
“那石礅又能算是什么宝贝?”
居士笑道:“我这也就是猜猜,老时看上的东西绝对都是宝贝。哎,你跟京城博物馆的人不是挺熟的么,问问他们,有了消息也告诉我一声。到现在,我们寺的宝贝连我都没见着呐。”
袁方瞅瞅酣睡的唐勇,没好意思叫醒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