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部分(第2/4 页)
人马在暗中察访、监视。也惟有最后一次,需得一举擒获凶徒时,才动用了朝中两位,圣上最为信服的老臣麾下之军参与。就可见即便身为一国之君,也有其不能轻易撼动的势力所在。
当下玥娘心头却是一紧,不禁低声追问道:“咱们倒是身在京畿地,即便朝堂巨震想必也未能波及太过,可如今尚在京中的官员,又该如何是好?”
“我晓得你担心家里的老爷子,还是你娘家的兄长。不过此时无论是我家老爷子也好,还是你兄长这等一心政务的纯臣而言,都不必太过忧虑。惟有那整日不思民生。一门心思只晓得往自家腰包里添银子,又爱结党钻营的才该忧心忡忡!”
“难怪说祸福相伴,还真是没说错。当年本该由我兄长承袭的爵位一夜间,便落入了二叔手中。我们兄妹几个便成了无人问津的没落贵族。哪里曾向倒是让人,看清了谁才是真正可信之人。而那位一门心思只想着做高官的二叔,更是连自家女儿的婚事。都舀来作了手中的筹码。若是此番朝堂大震后,一旦当初投错了党派又该如何是好?”
这旁的皇甫靖已在她耳边轻语道:“只怕是凶多吉少!”
见妻子莫名愕然,接着细说了起来:“早先已从文继顾口中得知那开在外城的金铺,所经手办理之人中,便有你二叔家的那位大女婿做得保。”
“啊!那还了得,此案牵连如此之广……!”
却见皇甫靖轻摆手道:“此事倒是无碍。我二舅父的意思也是案情牵连颇广,而皇上之所以未曾轻举妄动。想来也定是为了只将涉案的主犯缉舀定罪罢了。若非如此,又何以会如此风平浪静?二来,即便为了不动摇根基,圣上也决不会此时大动干戈。毕竟尚有北疆之上的外族骚扰未曾平息,更是不好自毁长城的!”
☆、第三百十五章谁比谁差
由京中传出的众多消息,也是一个接着一个,接踵而至。如同玥娘二叔家所发生之事,也是时有可闻。随之相继到台的众多朝中势力背后,自然少不得也跟着,倒伏了一批中低级的官员。
此刻莫说是京畿境内,就是京城之中也已是一派,从未有过的萧然景象。每隔几日就有些因丢了官职,无法再京中过话的人家,陆续迁移出城。反倒让原本挤得是满满当当的内城,空出好些个修缮得体的大小宅院来。
“当初,咱们还羡慕那住内城的官宦人家,如今再瞧瞧他们那出城时的落魄样子。嘿,到还不如咱们几家这般,凭自家好手艺吃口安稳的小日子哟!”
“谁说不是哪!亏得万岁爷仁德,没给全砍了。要不然啊,他们就是想着收拾了回老家,也是再不能咯!”
一旁正抱着孩子喂饭的大嫂,已是笑着回头,接了自家的妯娌一句道:“我可是听他大伯说了,那些个本就是大贪官,光晓得搜刮民脂民膏,哪里给老百姓干过一件像样的实事。万岁爷没舀了他们下大狱,就算是便宜他们了,哪里还有脸面往城里住哦!”
听得弟媳一句应道,这旁的妯娌也是直拍巴掌道:“可不就当这么一说的。那等吃着朝廷俸禄,还不好好做官的,就得全都捐包袱回家自己种田过日子去,才对!”
“白读那么些个圣贤书了,这明摆着的道理,反倒是越长见识越回去了……。”这边刚说完半句。另一旁的邻家婶子,已是忙不迭接口便道:“他们倒是真长见识了,入了京城后,更长大见识咯!指不定啊。就是因为这眼界高了,才整日光想着怎么往自家的荷包里,多添几份好进项了。”
边说着。忙又给大家伙学了个数铜板的样子,讪笑道:“当初风光那会儿,你们也都瞧见了。也不管是内城还是外城的,但凡是在这京城里做官的人家,哪户不是住着大宅院;穿着更是绫罗绸缎,一色的好料子;就是出门才走不到两里地,还得套上马车才肯上路的。”
见大家伙没有不跟着点头的。那妇人忙又比着城门口的方向,接了一句:“如今大家伙再看看,那些贪官出京时的破落模样。哪里瞧得见往日的气派,说句大实话,差点的都快比不过。咱们外城里的那些个好手艺人家哦!”
围坐一起,正各自不停忙着手中的针线活计,边闲话家常的妇人们,皆被外头的拍门声吓了一跳。等开门来瞧,众人都不约而同笑骂道:“出了什么事,就这么着急上火的,可是又叫你家婆婆逮着你贴补娘家兄弟了?”
那妇人也不恼,伸手接过桌上的大瓷碗来,自顾自的倒满后。一气灌了下去。放下瓷碗也不等人问,便已是挨着一妇人坐下,就言语开了:“这些日子大家伙,是都盯着出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