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4 页)
发吹坏了?
人体动作学(Kinesics)研究的是肢体语言,它也是现代文化中最被误解的「科学」。随着1970年朱理斯.费斯(Julius Fast)出版了《肢体语言》(Body Language)一书后,世人才开始研究身边朋友们的交叉腿、脸部抽搐……以及各式各样习性的含义。就跟小孩们戴的破咒环一样,人们也寄望靠几招行为学上的小把式就能解读人类潜在、最深刻的情感和动机。
事实不是这样的。费斯他自己也自我告诫,认定肢体语言是极难解的命题:「研究肢体语言,等于是研究所有肢体动作的总合,从最有意识的,到完全潜意识的……从各文化特有的,到所有文化共通的。」这么庞杂的系统,当然就不可能「简易好学」了。但是,尽管费斯这么警告着,研读肢体语言还是成了全民风潮。隔了一代之后,很多人仍然会在开会时对要不要交叉双臂,思之再三。
在《肢体语言》末尾,费斯指出了人体动作学中最恼人的主要问题。他谈到老是被人提起的「双腿交叉」:「双腿交叉……到底能不能看出性格呢?我们在坐着的时候,真的藉由双腿,泄露了我们的本性吗?所有的肢体语言都没有单纯的「是…或…否」这样的答案。双腿交叉或两腿平行可以算做此人当时感受的一个线索,但也可能什么意义也没有。」
第三章 外貌和肢体语言(8)
肢体语言反映的,常是一种生理状态(就像背痛),或一时的心智状态(好比沮丧),而不是更常态性的人格特征。一个人的肢体语言会时时变化、随场合变化,所以,用肢体语言来判断一个只见过一面的人的性格,是有风险的。每个人都会有紧张的时候,但这不代表我们都是「紧张大师」。但如果某人在你每次碰见她的时候,好像都绷得很紧,你大概就可以猜出她性格的一二了──起码你可以看出她生命的常态之一是什么,这可就和头发吹坏没有关系了!
「一致性」常是解读肢体语言的关键。如果你不认识对方,也没有在不同的场合里近距离的观察过对方,你就不会知道她的行为常态,也就没有什么参考数据来做比较。你从肢体语言所领悟的心得,只有在你看到更多对方的性格特质时才最有用。而要想认清某人的性格,你就要归纳出在本书讨论过的所有特质模式,而不光只是他的肢体语言。 好学易懂的肢体语言
介乎严谨的肢体语言学和「美容院式八卦分析」间的,是一套针对人们每日动作的实用解读。附录B列出了很多肢体动作的得分,相信可以帮你解读某人的情绪状态或人格。但就像生理特质一样,大部分的肢体动作可以有很多意义或完全没意义──一切要看环境!
要从不重要的细节里找出有意义的情报的最好方法,就是要学会:不同的情绪,往往会借着同时发作的一套动作来宣泄,所以不要死记每一单独动作和它们所可能代表的意义。例如:不良的眼神接触(eye contact)可能是不诚实、气愤、紧张、戒心、不好意思、恐惧、傲慢、无聊,以及其它情绪的征兆。只有当你验收了指向特定方向的其它线索之后,你才能确定它到底是哪一项。所以,只把某项特质或行为(如不良的目光接触)所带动而出的所有不同情绪列出来,是没有什么用的。相反的,这本书所描述的,是常能反映不同心智状态的多种动作的组合。在本章结尾处,我们讨论了九种基本的情绪状态,而在附录B里,我们还探讨了另外十三种。从本章所提到的这九种中,我们可以看出相似的情绪其实常会自极不同的肢体动作中流露出来;而极不同的情绪,却又能靠许多相同的肢体动作表达。
虽然你不该太依赖肢体语言这一项,但无可否认的,它们确实能提供有用的数据。例如:如果你有预感某人在骗你,你可以强迫那人对你说实话,寻找类似书面文件的证据,或带着情报找第三者谘商。但是,除非你知道「不诚实」的动作特征,否则你可能永远也不会想到要先质疑对方的诚信。大部分人撒起谎来都很不舒服,所以只要你知道该注意哪些蛛丝马迹,要揭穿谎言其实不算困难。你也许不能在法庭上证明你的论点──但,你反正也不需要上法庭去证明!一旦某人的肢体语言暗示了他可能在撒谎,你就可以透过那些行为征兆来印证你的预感。 情绪上的「捉迷藏」
我们的很多基本想法──如不诚实或愤怒──都是负面性的思想。其它如惊喜、恳切等,既不会永远都正面积极,也不会老是负面消极;在某一场合你可能很需要它们,而在另一个场合里,却又对它们避之唯恐不及。某些像「快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