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3/4 页)
少林寺清誉攸关,不得循私舞弊。”说着跪伏在地,遥遥对着少林寺大雄宝殿的佛像,自行捋起了僧袍,露出背脊。
群雄面面相觑,少林寺方丈当众受刑,那当真是骇然听闻、大违常理之事。这也足以说明领导者依照组织制度,对自己加以惩处是多么罕见之事。
玄寂十分犹豫,道:“师兄,你……”玄慈厉声道:“我少林寺千年清誉,岂可坏于我手?”玄寂含泪道:“是!执法僧,用刑。”两名执法僧合十躬身,道:“方丈,得罪了。”随即站直身子,举起刑杖,向玄慈背上击了下去。二僧知道方丈受刑,最难受的还是当众受辱,不在皮肉之苦,倘若手下容情,给旁人瞧了出来,落下话柄,那么方丈这番受辱反而成为毫无结果了,是以一棍棍打将下去,啪啪有声,片刻间便将玄慈背上、股上打得满是杖痕,血溅僧侣。群僧听得执法僧“一五一十”地呼着杖责之数,都是垂头低眉,默默念佛。
玄慈困境(2)
普渡寺道清大师突然说道:“玄寂师兄,贵寺尊重佛门戒律,方丈一体受刑,贫僧好生钦佩。只是玄慈师兄年纪老迈,他又不肯运功护身,这二百棍却是经受不起。贫僧冒昧,且说个情,现下已打了八十杖,余下之数,暂且记下。”
群雄中许多人都叫了起来,道:“正是,正是,咱们也来讨个情。”
玄寂尚未回答,玄慈朗声说道:“多谢众位盛意,只是戒律如山,不可宽纵。执法僧,快快用杖。”两名执法僧本已暂停施刑,听方丈语意坚决,只得又一五一十地打将下去。好容易二百下法杖打完,鲜血流得满地,玄慈勉提真气护心,以免痛得昏晕过去。两名执法僧将刑杖一竖,向玄寂道:“禀报首座,玄慈方丈受杖完毕。”
群雄的纷纷求情,说明玄慈的危机公关已经起了作用。本来事情到此已经可以完结,玄慈当众接受比一般弟子加倍的惩罚,已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他的不端行为对少林声誉的负面影响了。玄慈继续担当方丈一职恐怕也没有多大的问题。
但玄慈的令人钦佩之处还不在于此,受刑之后,玄慈自绝经脉,坦然就死,用自己的生命彻底洗清了自己带给组织的玷辱。
对玄慈个人来说,如果他早有死志,其实是可以避开当众被杖责受辱的,毕竟一死了百忧,管他身后巨浪滔天。但这是很自私的做法,对组织的伤害依然存在,人们肯定会用“畏罪自杀”来为这件事情定性,而千年老店的一把手竟然因生活作风问题畏罪自杀,恐怕很长一段时间内少林寺在江湖上都抬不起头来,其武林泰斗的名号也会丧失殆尽。
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领导者,玄慈没有这样做。他在足量接受惩罚后再安然赴死,不但自己良心甚安,也通过自取其辱,挽回了组织的声誉。而同时他的个人名望也在这轰轰烈烈的举动中得以保全。群雄心敬他的为人,不少人走到玄慈的遗体之前,躬身下拜。
应该说,玄慈的“破困”还是极其成功的,但是他付出的代价也太惨重了。这是因为,尽管玄慈知道正确的应对之策,却还是像大多数的领导者一样,利用自己的职权置身事外太久了。
事实上,过去的这二十多年,玄慈的日子并不好过。表面上他要“道貌岸然”,符合少林方丈的言行威仪,但暗地里却总是为自己的错误忧恐不已。临死之前,他对叶二娘和儿子虚竹说:“过去二十余年来,我日日夜夜记挂着你母子二人,自知身犯大戒,却又不敢向僧众忏悔,今日却能一举解脱,从此更无恐惧,方得安乐。”这正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
玄慈的困境在于他把自己的错误拖得太久,越拖越是受困,最后只能用最惨烈的方式来解决。如果他能早一点利用组织的制度框架来解决,最多也不过是放弃方丈之职,被逐出少林。而且,如果早做谋划,还可以用很体面的方式解决,既不伤少林颜面,也保全自己名誉,内心也可早一点获致安乐。
总之,领导者要认识到,应对自己错误的最好方式不是逃避,也不是隐瞒,而是把自己的错误放到组织的制度框架内来处理,而且是越早越好,拖延只能让代价更趋惨重。��
。 想看书来
红花会为什么输掉与乾隆的谈判?(1)
红花会群雄利用*玉如意色诱乾隆,伺机将乾隆绑架至六和塔上。
红花会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胁迫乾隆弃暗投明,改换门庭,将满清鞑子赶出关外,重建汉人朝廷。而乾隆的目标则是尽量拖延时间,等待援兵到来,救自己脱险。
双方的目标差异非常之大,一场斗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