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第1/4 页)
戏讲A�胶笫羌阜叫〖福�琳呖梢栽谡饫锒潦樾№�L�曛魉担��凑饫锏母窬忠�龀墒槠毯���汛蟮昊�。�扛鲎ㄇ�仄父昧煊虻摹岸良摇闭乒芙�酢�
二楼右手是书店下属的“醒客咖啡”,英文“thinker”。看来真要把“小资”的路线贯彻到底,就差来一尊罗丹雕塑的复制品了。小资,中国的Bourgeois,不正是一群无暇思考只得手捧经典作思考状的白领吗?还好,万圣的读者中白领还不是多数,周围的打工仔、打工妹也常常光顾,问我如何知道,看那些穿拖鞋入店的便是吧。说实话我更喜欢他们,而不是落日里坐在窗前啜着卡布基诺的醒客。喝了醒客咖啡,不能不享用一下醒客卫生间,看一眼醒客的“如厕守则”或曰“茅房规矩”(toilet rules),板子上的一组漫画描摹出男士在马桶上小便的各种高难姿势,除非杂技演员,看来其他人断没有坏了规矩的可能了。
出了万圣,不禁心生歹念,为何不把“thinker”改成“sinker”呢?取其“沉没者、沉没物”的意思,您若把它当“美元”解,也未尝不可。这样不是可以少一分一本正经,多一点自嘲戏谑,让Bohemia中和一下Bourgeois,岂不更好?
91 潘家园文化之旅
The Cultural Tour of the Panjiayuan Market
文洪米贞
图何经泰
如果问我在北京最喜欢去什么地方,我会毫不思索地回答:“潘家园!”真的,北京很多名胜古迹虽都是久闻其名,然而去过一次就不想再去了,而数来数去,唯有潘家园,久久不去,还真会生起想念之心。
你说,好吧,到底潘家园有什么魔力,竟能让你百逛不厌。说穿了,潘家园也没什么秘密,就那么一个大型的“旧货市场”,差不多来北京的观光客都去过。那里卖的货色从古董字画、文房四宝、少数民族服饰刺绣、宗教法器、名窑陶瓷、民间器物、仿古家具,应有尽有,货品之多之全,要编成商品目录铁定有一本电话簿那么厚,要想把市场里所有的东西从头到尾仔细看一遍,非得要好几个昼夜不成。
来潘家园,固然是为了找东西,可是市场里特有的气氛与人文景观,一点也不比琳琅满目的货品逊色。杂的人马里有买纪念品回国馈赠亲友的观光客、旅居北京的外籍人士、经验老道的收藏家、艺品店来批货的、赶热闹的、无聊者……摆摊的商贩层次也很复杂,有靠摆小摊发迹的新富、有单位下岗或农民改行的小贩、贵州北京两边跑的苗族妇女,也有周末客串摆摊的画家。此外,卖盒饭凉水的、卖塑料提袋的、拉三轮车的、挑夫、民警、扒手等等,可说是龙蛇杂处,各路英雄好汉齐聚一堂。
来潘家园,如果只是买些绣饰布包靠垫、仿官窑的碗盘瓶罐,或是兵马俑青铜器石雕佛像一类大量制造的民艺品,只需多走几家比出个最实在的价格就行。但如果是要买那种需要靠“眼力”鉴别真假、年代的器物,那么上街买衣服五金杂货这档事,相形之下就真是“雕虫小技”了。这时候,你说出来的每一句话,包括你托握器物旋转端详的姿态,甚至你眯起眼睛审思的样子,看在眼尖的老板眼里,全都是如何定价议价的珍贵依据。
首先,第一个基本原则是,潘家园几乎没有什么“真古董”,哪怕摊主带着极慎重、不可一世的口气对你说这是哪个朝代哪个年号的东西,也不要太过认真,听一听当作参考就好。因为随便一个旧陶瓶,摊主可以一开口说是商代的,你也不过才露出个质疑的眼神,他马上就改口说是宋末的,一瞬间就转换了两千多年的时空,你哪里能相信它不是一两年前才在北京近郊的某个窑厂烧出来的?像这一类说辞含糊、跳跃性极大的摊贩,他们除了知道去哪里批货、定价、胡诌乱蒙,对古物的真正来历大多也是一窍不通。
话说潘家园没有什么真正的古物,可就也因为摊贩不真的全懂,所以从农村乡间辗转收购来的东西偶尔不小心掺进几件“真品”他们也不很清楚,因此之故,就有些行家专诚来此寻宝,碰碰运气。有次闲逛,不意间旁观了一场马家窑半山文化彩陶罐的交易,一看买者沉稳定静的气态,就知道是个“内行人”,赶快把握学习机会驻足观看,事后攀谈,得知这位前辈是个考古学研究员,时不时来这里转上一转,还真碰到过些好宝贝。
事实上,来潘家园买东西,我并不在乎年代,甚至还有意避免买年代过于久远的旧物,总觉得那些历史文物的归宿应该是在博物馆而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