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3/4 页)
人口的贫穷国家的快速经济增长给最重要的一种不平等……个人之间的不平等……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它对于改变世界的贫困现象也有类似的作用。亚洲的崛起正在改变了世界,正在让地球更加美好。借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已故的冈纳尔·缪尔达尔(Gunnar Myrdal)的名著来说,这是我们所处的时代所上演的〃亚洲的戏剧〃(Asian Drama)。
←虹←桥书←吧←。
第23节:不平等带来的愤怒(4)
那么读者也许会问,这样的进步与国际经济一体化有什么关系?世界银行对于全球化进行了分析,在2002年公布的报告中,它把73个发展中国家(它们在1997年总计拥有40亿人口,占全部发展中国家人口的80%)分为两组:4第一组是自1980年以来,贸易额对GDP的比例增长幅度最大的排名前1/3的国家,第二组是其他的2/3的国家。前一组国家的总人口为29亿,贸易额对GDP的比例提高了104%(在同期,高收入国家的同一比例提高了71%),而其余的2/3的全球化程度较低的发展中国家的这个比例有所下降。
从1980年到1997年,前1/3的24个积极参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收入提高了67%,相当于每年增长3?1%。相反,另外49个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收入的提高幅度只有1?0%,相当于每年增长0?5%。如表9?1所示,积极参与全球化的国家的教育水平在1980年并没有显著优势,同时总体上比第二组的发展中国家更穷。世界银行指出,〃积极参与全球化的新成员〃的进口关税下降了34个百分点,而其余国家只下降了11个百分点。积极参与全球化国家的法治水平的改进程度也比第二组好得多。因此,世界银行的结论是,〃随着这些更积极参与全球化的国家的内部改革以及与世界市场的融合,它们开始迅速增长,从20世纪70年代的2?9%持续提高的90年代的5%左右〃。5
世界银行报告的结论是正确而重要的,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这24个积极全球化国家的组成有些特别之处。其中,中国和印度就占了全组国家总人口的75%,如果加上巴西、孟加拉、墨西哥、菲律宾和泰国,则占了92%。还有,这一组以亚洲国家为主,它们的人口占这组积极全球化国家的总人口的85%。
我们能够从世界银行概括的这组发展中国家的成功经验中得到什么启迪呢?我们可以很有把握地宣称,所谓国际经济一体化会必然导致穷国愈穷、富国愈富的说法没有根据。这么多的国家在积极加入世界经济融合之后实现了繁荣,有些国家的进步幅度还特别大。我们将在后面的章节中讨论的一个更微妙的问题是,这些相对成功的发展中国家究竟采取了哪些正确的政策?批评者们会说,成功并不意味着应该全盘接纳所谓的新自由主义政策:私有化、自由贸易和资本项目的开放。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不过,他们在坚持这种怀疑态度的时候,却往往会因为对个别政策的讨伐而否定了整个市场取向改革的大方向。其实所有这些取得成功发展的国家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向市场经济靠近,也就是推广私有产权、自由创业和竞争,越来越多取代国有制、计划经济和保护。不管过程是否犹豫,这些国家都选择了经济自由化以及和国际经济融合的道路。这才是核心,其他都是注解。
虹桥书吧BOOK。
第24节:不平等带来的愤怒(5)
如果我们对比一下如今的中国和毛泽东时期的中国、如今的印度和英迪拉·甘地时期的印度,差别将是相当惊人。在很多情况下,市场力量的运行在四分之一世纪前是不可想象的,甚至可能是犯罪。在计划经济时代的中国,经济自由基本上被禁止。在印度的控制体系下,一家像样的企业如果没有政府的批准也不能随便开展生产、投资和进口。从一开始,许多重要的自由化必然也很自然是针对国内的,例如在20世纪70年代,仅仅是农业部门的解放就把中国推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与之类似的,取消对工业发展的若干荒唐限制也加速了印度的成长。在这两个国家,都是这些初期的改革,加上充足、廉价而勤奋的劳动力保证了经济的加速启动。
然而,这两个国家也都不能忽视全球经济融合带来的好处,特别是对中国。中国的出口额在1980~1990年每年增长13%,在1990~1999年增长11%。从1990年到2000年,中国的商品贸易额与GDP的比例以市场价格计算从33%提高到了44%,对于如此巨大的经济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