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页)
我看《美国语文》
我看《美国语文》
——谢玺璋 源自《语文报&;#8226;高中版》2009年第14期
很多年来,语文教育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人们提出了种种方案,希望能对语文教育的改善有所帮助。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也出了不少,体现着不同的关于语文教育的理念和目标,但总体上没有太大的区别。很多人习惯把注意力集中在课文篇目的选择上,一篇课文的取舍有时就能吸引众多媒体的眼球。这没有什么不好,过去的教材中的确有一些不合时宜、应该淘汰的文章。但语文教育的根本改善不是靠剔除一些旧的课文,增补一些新的课文就能奏效的,关键是对其理念、方式、目的以及教程的编排、习题的设计、训练的办法等等的检讨和改进。关于这些我们谈论的就比较少。有些从外面回来的人,说起国外的语文教育,总是赞赏有加,以为是很好的,应该借鉴的。我们却因为其语焉不详,又看不到实例,有一头雾水之感。
这套《美国著名中学课文精选》,使我们有了一个近距离观摩美国语文教学的机会。说是课文精选,然而,更有价值的却不是书中精选的课文,而是该书所体现的语文教学的编排方式。所以,与其说它是“中国学生的最佳课外读物”,不如说它为中国教师、语文教材编选者、语文教育研究者、教育主管部门,以及所有关心语文教育改革的人提供了很好的参照物。换句话说,这块“他山之石”,是可以攻中国语文教育之玉的。
按照惯例,中国语文的课文设置和编排顺序是根据文体来分类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杂文、%D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美国人怎样教语文?
美国人怎样教语文?
——蒋泥
一
2004年8月,同心出版社新出三册一套“中英文对照”的《美国语文——美国著名中学课文精选》。细细看过后,我大吃一惊,惊叹于人家的编排、传授之充满想象力,在“学什么、怎样学”上,程度之高,的确是我们这边望尘莫及的。
从1998年开始,我就参与批评过中国大学、中学的语文教育,它的选文的过时落伍,它的讲解的教条僵化,它的作文题目的空乏高调,它的习题设置的封闭刁钻,它的知识点介绍时的独大武断,以及满纸的意识形态用语、错乱的历史意识、有害的思想情调等等,问题几乎是全方位的。合在一起,就造成了今日国文教育的悲惨处境,竟至于20世纪下半叶,很难像它的上半叶那样,一下子涌现出那么多的大师名家了。
不久,我又以《语文教育的尴尬和危机》为题,在《博览群书》1999年第7期头条发表,批评语文教育的困境,引起过反响与回应。
但这些都是属于“破”的那一面的工作,挖掘问题本身只是希望找到症结所在,它是第一步的,并不构成终极目的,关键还得看我们在此基础上,怎样来“建树”一些新的范本。
一两年后,我的师友,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曹文轩、孔庆东,学者、作家孙郁、许医农、吴福辉、摩罗、任不寐、*等人,又牵头组织,在广西教育出版社做出一套《新语文》读本,一版再版。2003年1月,我们还在展览馆会议大厅,对这套教材进行过研讨。
由于缺少参照,我记得那次会上大家说的都是这套书和纵向的、过去的教材比,怎么怎么好,范文都是新活的、新鲜的,讲解也侧重作品的艺术特色,因此受到广大师生的热诚欢迎等。没有听见批评的声音。
现在有了同心社的《美国语文》后,我想是可以进行横向对照,找出一些差距来了。
二
读《美国语文》,最打眼之处在于,它同时让我们了解了整个美国文明与文化,是怎样成形、发展与壮阔起来的。
读本按“编年体”形式,先概要介绍这片大陆在各个阶段的历史,那些普通人的历史,真正推进了文明、文化进程的人物的历史,民族、宗教、思想、生活方式产生的摩擦、撞击、交融等。角度是独立的、民间的,突出了这一时期社会的核心问题,包含着大量的知识与信息。
譬如,第一课选取的哥伦布的航海日记,说这位民族的“伟大”英雄,探险的动力来自于西班牙国王夫妇提供的有利条件:除了获得他们的资助外,还被授权“统治他征服的所有陆地,并且拥有这些陆地上财富的十分之一”(18页)。
在16到19世纪之间,也有很多人为了寻求财富来到美洲新大陆,又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