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游戏竞技 > 德鲁克经典小说 > 第50部分

第50部分(第2/4 页)

目录
最新游戏竞技小说: 游戏降临:从单机开始逐步成神斗罗v:从捡到失忆的比比东开始卢丹妮邓佳哲末世:囤女神,系统百倍返现全球灾变:开局建设神级战车初之心盛霆烨长夜尽头周铮穿越成太子的小说傅啾啾穿越小说领先人类一千年原神之旅行者在漫威让你练短跑,你破了世界纪录?在古代逆流而上的日子精灵之我是农场主穿书后我成了小拖油瓶顾总太太把你拉黑了乔若星顾景琰从学霸开始迈向星辰大海大唐贵婿模板奥尼尔,美女都是我的充电宝王者:是个英雄就超标,别太离谱

织机械,甚至连装有一对自行车踏板的纺车也是被官方禁止的,尽管这项由聪明的印度人想出来的发明可以让纺纱者的纱线产量提高两倍。这种做法的唯一结果就是促成了一个活跃的黑市,有政府关系的小规模创业者可以在这里买到纺织机械,还促成了同样活跃的、半合法的自行车踏板交易,名义上是用于“替换旧的自行车踏板”。官方的态度至今仍没有改变。印度政府的一位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对我总结说:“甘地犯下的严重错误就是鼓吹纺车。它的生产效率太高了。我们需要回到手工纺纱杆的时代,它可以为我们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但是,穷国养不起那么多虽然转动纺纱杆却没有多少产出的群众。只有富国才能养得起大量靠福利救济生活的人口。印度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需要的,是能够让本国的资源得到最有效利用的就业机会。因为,他们需要能够在世界经济中为进入发达国家的市场而竞争。

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适合的”技术不在于是最重大的还是最微不足道的。“适合的”技术,它并不像我们在20世纪50年代所相信的那样是最耗费资本的,那是浪费。它也不是最耗费劳动力的,因为那同样是浪费。所谓“适合的”技术,是可以让现有的资源变得最富有成果并且也可以创造出最多就业机会的技术。

在今后20年左右的时间里,在发展中国家具有最大的“乘数效应”、在创造就业机会方面最有潜力的投资,将是对生产分工、对制造业的劳动密集阶段、对通过跨国联盟销往发达世界的产品进行的投资。

第3章 管理巨变:新的人口结构和新的人口动态(29)

发达世界中的就业机会需求

对发达国家来说,严峻的现实将是传统职业(包括制造业和服务业)中的劳动力短缺而不是劳动力过剩。然而,这些国家中的管理者却必须要致力于创造就业机会,致力于使现有的工作岗位变得更有意义、更具挑战性、更加责任重大。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发达国家将不会缺少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甚至不会缺少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相反在接下来的10年里,当最后几批“生育高峰”时期出生的人进入劳动力市场,怀着与他们可能得到的待遇相差甚远的高期望开始各自的职业生涯时,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将会过剩。

在“生育高峰”开始后的二十多年里,各个发达国家都出现了管理和专业群体的真空。从20世纪20年代一直到40年代,出生率始终都很低,以至于50年代早期的管理、专业和技术群体非常薄弱。一直到了70年代早期,这种状况仍旧没有好转。

高中学校数量激增的20世纪20年代,是美国学校(包括大学)大量雇佣年轻人的最后时期——其后不久,这股风潮就遭到了大萧条和出生率稳步下降的双重打击。到了50年代中期,美国的教师群体一致地步入了老年。当生育高峰时期出生的人开始涌入职场时,为了跟上潮流,学校不得不为即将退休的每一位教师雇佣三个接替者。美国银行业也是类似的情况,大规模雇佣的最后时期也是持续到1929年之前。

在德国工业界,大规模雇佣的最后时期一直持续到1925~1926年前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夺走了很多二三十岁的年轻人的生命;结果,在20世纪的50和60年代出现了真空。在日本,从1934年起年轻人就开始进入军队而不是商业和企业;战后,整整一代的年长者升到了高层,而这导致中层出现了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的真空,并且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了70年代中期。

发达国家中的雇主不得不争夺所有走出校门的年轻人,尤其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20世纪60和70年代的大学毕业生,尤其是拥有高等学位的毕业生,走出校门后就踏上了一条格外快捷的职业晋升之路。

“我真的不知道该怎样分配这些百分比,”纽约一家大银行的人事经理评论说,“但是我认为,就我们的年轻高层管理者而言,把他们职业成功的50%归功于他们的能力和勤奋,把另外的50%归功于人口统计特征,这种推测是公平合理的。”

结果,如今我们的高级企业管理者、高级大学教师、高级医院管理者等群体,其年龄结构就都严重地偏向于年轻人。

如今的典型情况是,在一家大型的美国银行里,一位副总裁助理的年龄在28岁上下;在很多大型的欧洲银行里也是这样。传统上,一个人要达到这样的级别、获得这样的头衔,通常需要为组织效力20多年的时间;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目录
网游虚空的世界七零之漂亮泥瓦匠[基建]小孤前年嫁彭郎末世重生之温乐(网王)只是越前龙马夏末微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