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第2/4 页)
失,王彦同样在与扬州官员重整扬州秩序。
清军破城小半日,扬州军民就已经从城内各处,清理出了近五万具百姓尸体。
百姓的惨状让人目不忍睹,扬州城内半城带孝,家家发丧,悲切哭嚎之声,响彻城内。
幸存者在伤心欲绝中收拾亲人尸体,全家被屠者则由官军代为收敛。
一具具尸体,扬州城内已经无法掩埋,官府只得组织青壮挖掘大坑,统一掩埋。
一车车的尸体运来,让搬运尸体的士卒脸色沉重,似乎有什么东西,被慢慢唤醒。
就像后世历史中,八年抗战,打出了一个中华民族,使普通之人,亦知其为中国一员,战争变成民族对抗。
这时的明军,面对清军的屠戮,一种家国情怀,慢慢被唤醒,原本只被士大夫阶层所理解的夷夏大防,在普通明军心中也留下了华夷之别!
王彦同李泰祯等人,站在大坑边,看着一具具尸体被抛入大坑,心情沉重无比,俱是不发一言,只是就这样默默的看着士卒掩埋。
李泰祯跟随闯王,后来又跟随高杰,都见过百姓被屠的景象,但却从未见过这样悲惨的场景,也从未如此气愤,如此强烈的想要复仇。
“李将军可知,如何才能让吾大汉子民,不受异族屠戮?”王彦目光深沉,忽然向身边的李泰祯问道。
“末将愚钝,还请指挥使赐教!””李泰祯闻言微微一愣,但这也是困扰他的问题,当下微微抱拳,虚心说道。
“吾大汉族人口万万,却被满清几万人打得没有还手之力,概因百姓与士卒将校,只知小家而不知有国也!”王彦看着满坑的尸体,目光流离,思绪似乎飘到远方。“如百姓与士卒皆知夷夏大防,皆明民族国家,能有一强大之中华,夷狄岂敢窥视华夏!”
第52章为存续,王彦立心
“强大之中华?”李泰祯有些不懂了,他疑惑的问道:“何为中华?”
“忠孝节义,礼义廉耻是中华!”王彦肃声道:“礼乐教化是中华,肤色衣冠是中华,唐诗宋词亦是中华,祖宗崇拜也是中华,自强不息,内圣外王是中华,秦汉唐宋,历朝历代都是中华!中华是吾等头上这片天,是吾等脚下这片地,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与吾等同服色,共礼仪,认同华夏文化的万万汉民!”
李泰祯等人听王彦之言,心中似有所悟,脸色不由一阵凝重。
中华是万民之习俗,是几千年来的整体认同,是华夷之辩的骄傲,是中央之国的开阔和博大。
“礼仪衣冠,文化浩瀚,这是整个民族的骄傲,是民族的自信,是四方藩属对中华的向往。无论蛮夷武力多么强悍,在中华文明面前,都只有自卑和崇拜。”王彦看着众人,接着说道:“满清入主中原,却是要毁掉吾等深以为傲的一切,是要斩断吾辈的脊梁,是要断吾文化,毁吾衣冠,坏吾礼节,是要亡天,亡地,亡中华!”
李泰祯从未想过这样的问题,现在听王彦的诉说,他不禁思考起来。
事情真如王彦所言,满清武力虽盛,却并不令他向往,甚至从骨子里蔑视这群残暴的野蛮人。
那一条条金钱鼠尾,那一声声奴才、主子,那弯曲的脊梁,李泰祯都不能接受,都不能想象,满清统治下的汉民,在失去那份骄傲后,会变得何其死沉。
中华在,则民风博大,知礼而明义,谦逊而自信,整个民族便不会没落太久,迟早要昂扬向上。
“未有吾之先,家国已在焉;没有吾之后,家国仍永存。”王彦接着说道:“中华便是值得吾等去拼命守卫的东西,只要吾等能唤醒万万汉民对于中华的认同,那大明就是强大之中华!”
众人从王彦言中,体会到一股浓厚的家国情怀。这种感情每个心中都有,只是以前不曾触及,现在被王彦的话唤起,心中顿时一阵激荡,对整个汉民族和大明生出一股别样的情感,慢慢形成一股凝聚力。
大明的中华文化,衣冠礼仪,就是这股凝聚力。
大明如果能将这股凝聚力唤醒起来,便可以将万万汉民团结起来,发挥出汹涌澎湃的力量,令四方夷狄不敢窥视!
王彦麾下的军队如果有了凝聚力,知道为何而战,便可万众一心,无论面对何种艰难困苦,也能百战不溃!
只是眼下的大明,却没有利用这股凝聚力,也没得到普通百姓和士卒的认同,官绅阶层重私利而轻社稷,空有民万万众,财万万两,却不能转化为战力,被区区满族欺凌!
王彦与李泰祯诉说这么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