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3/4 页)
表也不是中央执行委员,所以在接到孙中山任命他为“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的命令后,他久久不愿南下,并一再以辞职要挟,甚至军校费用的争取和招生他都没有参与,以此来抗议国民党上层对他的轻视,向孙中山要职要权。由于远在广州代理蒋介石作为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的廖仲恺多次来函催请、劝说,又经近在上海老谋深算的张静江点拨,认为经营军校有着无可估量的前程,再加之通过鲍罗廷的努力苏联终于实践了援华的承诺,一次拨给军校开办费二百万元的现款,接着又拨给广州政府四十五万卢布的军队整编费用,并源源不绝运来大批军械……善于机谋的蒋介石综合各种信息,认为自己再不南下,很可能失去未来腾达的良机,于是于1924年4月21日到广州上任,在和孙中山会谈后于4月26日第一次到军校上班。5月3日,孙中山再次签署命令,任命蒋介石为“黄埔军校校长兼粤军参谋长”。至此,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军事人物——一代枭雄蒋介石的崛起已经只是时间问题了!
美国著名的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费正清教授在他的《剑桥中华民国史》一书中写道:“国共统一战线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谋求通过把其成员安插进国民党中央的群众运动部门和黄埔军校从而影响国民党。”
在黄埔军校建校初期,中共有意“安插”进黄埔军校任教官的仅张申府一人,他是最早踏上广州近郊黄埔岛的中共“红色教官”。
1924年2月,刚从欧洲归来的张申府来到当时中国革命的中心广州,因有李大钊和陈独秀的推荐,加上当时广州留学生很少,改组后的国民党迫切需要人才,张申府受到廖仲恺等人格外热情的欢迎。时值国民党筹办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参与筹建军校的还有孙中山邀请的几名苏联军事顾问,他们中有的会讲英语、德语。通晓英语、德语的张申府很快成为校长蒋介石的翻译员。
黄埔起家(2)
其实张申府与蒋介石相识并非始于黄埔。据张申府回忆:“那是1923年的11月,我从德国回国,取道俄国,住在莫斯科赵世炎处。时蒋介石奉孙中山之命,与张太雷等四人在俄国考察,这是为国民党创办军校作准备的政治军事考察。经世炎同志介绍,认识了蒋介石。”他们第一次见面,蒋介石对张申府“客气的很”,生性高傲的张申府私底下并不喜欢蒋介石,但很佩服蒋的军事才能。蒋介石这次访苏参加了共产国际的会议,并会见了斯大林、托落茨斯等俄共著名人物,而最大的成果,是促使苏联同意“为中国革命者建立军校”。这次不期而遇,成为张申府进黄埔的机缘之一。
周恩来曾说“1926年前的蒋介石仍是国民党中派的代表人物”。所谓“中派”是指不甘心被排除在国民党中央核心之外的一批人。蒋介石支持孙中山改组国民党,虽然阶级出身的偏见与自小受到的浓烈的中国传统文化意识的熏陶,以及他出使苏联几个月耳闻目睹的苏联无产阶级专政的现实,使他内心阴存“联俄终无善果”的念头,但在广州公开场合他却高姿态地赞成“联俄”并接受“联共”。羽毛未丰的蒋介石深谙招揽人才为己用的道理,所以努力拉拢左派势力,包括年轻的共产党,以提高自己在国民党中的地位。正如军校教育长、后任代校长的方鼎英所言:“本校政治部的共产分子,如熊雄等,皆为校长延揽而来。”
由于当时各省均在军阀势力统治下,黄埔军校不能在各地公开招生,国民党中央只好乘“一大”会议之便,委托返籍各省的中央委员私下招生,其中最积极者有毛泽东、于右任、戴季陶、居正等。后来被称作“黄埔奇才”的共产党员蒋先云,他报考黄埔军校的介绍人正是毛泽东。“一大”结束后,毛泽东就不遗余力地投入到黄埔军校的初创工作中,与恽代英一起负责上海考区的秘密招生工作,这从一个侧面表明,黄埔军校的创建亦有毛泽东的一份特殊功劳。经过当地考试的合格者,约有1300名考生秘密来广州复试。复试的国文试题为戴季陶拟定,数学试题由王登云负责,张申府除了和几位苏联顾问负责口试外,还负责笔试监考和阅卷工作。军校第一期招生近500名,其中包括陈赓、徐向前、李之龙、周士弟、左权、宋希濂、郑洞国、侯镜如等日后著名人物。
1924年5月12日,孙中山亲自任命第一批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官。学苏联党要管军的红军体制,廖仲恺被任命为军校国民党代表,戴季陶为政治部主任,张申府为政治部副主任。在蒋介石提名教官的17人中,只有张申府是共产党员。时年32岁,从未接受过军事训练的张申府成为中共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