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1/4 页)
大概人都喜欢攀龙附凤吧,我的许多同宗都极愿声称自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后代,这也可以理解:唐代毕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盛世,而李世民又是历代帝王中屈指可数的明君,谁不愿自己有一个光彩耀人的祖宗呢?
深入研究唐朝的历史,不禁让我大吃一惊:即使真真切切是李世民的后代,也不完完全全就是“汉族”的血统。
当年,唐太宗李世民一直宣称自己是陇西李氏,是老子李耳的子孙,因而他将老子创立的道教捧得很高。不料有一位名叫法琳的和尚却揭了他的老底:“你姓的那个李,不是陇西李,而是拓跋达闇的那个李。达闇,就是汉语的李字。你否认自己是鲜卑人,硬说是陇西李氏,这又何必呢?”
素以从谏如流著称的明君唐太宗,对法琳和尚的非难也非常恼火,但又苦于自己也难能说清到底是哪个民族的人,无法驳倒法琳,于是只有诉诸权力,恼羞成怒地把辩论引向与此毫不相干的另一个问题上来:“你们佛经上说,只要念观音菩萨,就是刀落在头上,头也不能掉下来。现在我给你7天的时间去念观音菩萨,到时候我来试试,你的头能不能掉下来!”
这位聪明的和尚7天以后告饶说:“我没有念观音菩萨,只是在念皇帝陛下,因为皇帝陛下就是观音菩萨!”法琳因此保住了脑袋。
其实,我们这位祖宗也太认真了。即使他姓的是陇西李吧,而他的母亲窦太后可实在是鲜卑人,他的皇后长孙氏也确实是鲜卑人,他的皇室已经成为一个民族融合的产物了。
既然唐太宗的民族渊源在当时都说不清楚,那么,1000多年以后自认为是李世民后代的李姓同宗们,谁还能确保自己是汉族纯正的血统?
我们的祖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们祖国辽阔的土地、光辉灿烂的文化、悠久的文明史,都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在长期的辛勤劳动、英勇斗争中开拓创造的结晶。
就说国土的开发吧。一般来说,是汉族最先开发了黄河流域的陕甘和中原地区;是东夷族最先开发了沿海地区;是苗族、瑶族最先开发了长江、珠江和闽江流域;是藏族最先开发了青海和西藏地区;是彝族和西南各族最先开发了西南地区;是东胡族最先开发了东北地区;是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纥、蒙古各族先后开发了蒙古地区;是黎族最先开发了海南地区;是高山族最先开发了台湾地区。虽然有些民族已经在历史上融合了、消失了,但更多的却依然延续下来,成为现在祖国56个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现在占全国总人口94%的汉族,也是几千年来吸收了周围许多民族而形成的一个民族共同体。
毋庸讳言,在我们民族的历史上,多民族之间曾经有过多次的战争和仇杀,从传说中的黄炎之战、黄帝与九黎蚩尤之战,一直到明末满族入主中原,有些争斗还是十分惨烈的,给各族人民带来了苦难。有人把历史上各民族之间的征战,比喻为一个家庭之中兄弟姐妹之间的打架,我觉得是最恰当的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共姓中华(2)
但对整个历史进程作宏观的考察,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交流、进步、融合,乃是历史的主流、是人心所向、是大势所趋。我们的各族人民在共同开发祖国疆域、共同保卫祖国领土、共同发展祖国经济、共同繁荣祖国文化的过程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建立了血肉的联系,共同结合成为一个伟大的中华民族。
亲爱的朋友,让我们乘坐历史的飞船,穿越时间的隧道,去汉、唐作客。参加我们几位祖宗的婚礼,喝上几杯醇美的喜酒,领略民族之间的亲情吧。
西汉初年,匈奴呼韩邪单于与汉王朝订立了友好盟约:“汉与匈奴合为一家,世世毋得相诈相攻。”这位单于顺应汉匈两族人民的愿望,以他卓有成效的努力,结束了匈奴政权与西汉王朝之间一个半世纪以来的对立状态,开辟了以后长达60年之久的友好局面,在我国北部地区出现了“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亡干戈之役”的升平景象。
说到呼韩邪单于的功绩,人们自然会想起那位容貌俊美、仪态大方、心地善良、通情识礼,为民族融合作出贡献的汉家姑娘王嫱。
王嫱也叫王昭君,出身贫寒,是汉元帝刘姡Ш蠊�锏囊桓龉��:艉�暗ビ诘谌�蔚匠ぐ彩保�岢隽嗽敢獾焙杭业呐�觯�赐ê颓字�玫囊�蟆U丫�弥�飧鱿�ⅲ�廊挥φ伲�鞫�胄小:涸�塾υ剩�阉�砼涓�艉�暗ビ谖�蕖�
为了表示对这次和亲的重视,汉元帝又让王昭君将大量礼品带给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