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4/4 页)
一样的声音吓坏了。
他飞快地找来镰刀,割掉了尸体上的绿毛,这才发现尸体竟然是他们兄弟二人找了三个月依然无果的父亲马举才。
最后一个穷人 第三章(2)
他们在夜色的掩护下,将父亲背到河边洗了整整一夜,最终也没有将马举才身上的绿色洗干净。直到死,马举才的皮肤都是那种淡淡的、泛着一层暗光的绿颜色。而他怀里的那本旧书却安然无恙,不仅没有受潮发霉,连颜色也没有发生改变,甚至连一个小小的褶皱也没有多出来。关于这一点,感到惊奇的不仅仅是马善仁一个,连他一向精明的兄弟马德仁也惊诧不已,而沙洼洼人几乎没有一个不认为这个书痴一样的干老汉已经到了成怪成仙的地步了。于是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便再没有人来打扰马举才余生的宁静和安详。
马善仁相信村人们的传说,他到死都认为父亲留下来的,必是一本能够使人成仙得道的宝书。
马三多在学校里非常刻苦地学习着,光一年级就上了三年。实在没有办法了,刘校长就让他上了二年级。
二年级他又是三年,每一年都考不到三年级。因为马三多劳动表现积极,最后刘校长只好让他上三年级了。
后来,刘校长又来找马善仁。他对马善仁说:
“老马,你娃子吧,他不是不聪明,他只是对书本不敏感而已。”
马善仁说不出话来。他知道刘校长是有学问的人,因为他和他去世不久的父亲一样,都是能随口说出“之乎”“而已”“者也”的人。
刘校长又说:
“你娃马三多呀,他上学终究……是浪费时间而已。”
马善仁脑海里记着父亲交代过的话,他说:
“那就让他慢慢学,学多少是多少。你说谁一生下来就能熟读唐诗三百首?你不就是一天一天跟先生学的?”
其实马善仁要说的话是:你不要忘了你可是我爹的学生。他想刘校长是不是已经把这层关系忘掉了?也许是忘掉了,不然他怎么会不让自己恩师的孙子上学哩。
并且他想告诉他,马三多是你刘校长老师的亲孙子。
这之后的另外一层意思是:难道你就不能在你老师的孙子身上多用些心?
听了马善仁的话,刘校长抬了抬滑到鼻尖上的黑塑料框眼镜说:
“那——不是一回事。”
“咋不是一回事,我看就是一回事。你不要以为我现在瞎了、看不见了,我心里明镜儿似的。读书识字长学问,我马善仁老早就知道这个道理。你别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