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4 页)
行动,战局发展很快,你们营要做好准备,随时待命行动。另外,现在已来不及派人去徐州接你老母亲了,只好转告在徐州的地下党,设法保证你们全家的安全。这个问题请放心。你还有什么想法?”
王世江对组织上为自己想得如此周到,心里很感动又很感激。他激动地说:“请组织放心,家属问题决不会影响起义的行动计划。”
杨斯德望着王世江这位山东老乡憨厚的面容,心想,这是个多好的同志啊!为了党的事业,他在秘密战线上冒着生命危险战斗了十年之久。如今起义在即,他又置家属的安全于不顾。这样顾全大局、临难忘身的同志,多么可敬可佩!他和孙秉超两人同时紧紧地握住了王世江的手,动情地说:“任务完成后,一定报请上级给你记功嘉奖。”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神秘莫测的情报战(6)
王世江交给杨、孙二人一张通行证,目送他俩骑上自行车,急匆匆地直奔贾汪而去……
淮海大战发起前一天,国民党在情报战上就先输了一个回合。邱清泉和黄百韬在“剿总”会上各执己见,争论不休,却谁也说不清华野主力在哪里。
中国自古以来所有的军事家都笃信“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至理名言,因而想尽各种办法千方百计获取对方的情报以达到“知己知彼”的目的。淮海战役前的情报战,双方更是使出了浑身解数。
当时,国民党军在获取情报方面拥有比解放军更为先进的各种手段。首先,它有数量众多的空军。它派出的侦察机可以肆无忌惮地出没于解放区上空而不怕被击落,因为那时解放军既无飞机亦无高射炮。侦察机掠过长空,从空中鸟瞰地面上解放军的行动,可谓历历在目,在这方面获得的情报既及时又准确。
其次,国民党军拥有先进的无线电侦听手段,可以从空中获取解放军电台发出的电波,尔后加以破译,从中获取情报。
再次,国民党从徐州“剿总”到各兵团、各军、师、团都拥有众多的情报(谍报)人员,他们采取各种方式,或公开或隐蔽,千方百计用各种办法获取解放军的情报。
第四,国民党的军统、中统亦采取各种方式潜伏在解放区,个别的甚至渗透到我党政军内部,以获取我军的情报。总之,淮海决战开始前,国共两军秘密战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情报战,开展得非常激烈、尖锐、热火朝天。
“出其不意”是双方统帅部用兵的一个基本特点。为此,华东野战军把隐蔽自己的战略意图和作战计划,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
粟裕等华野首长在10月23日签发的《淮海战役预备命令》中,为此特别作了如下规定:
1。 各部均须先行派队至指定集结地区,配合地方武装、政府,布置封锁消息。
2。 除在山区内部可以利用白天分散开进外,其余一律利用夜间行军开进并严格注意防空保密。
3。 为免过早暴露,各纵队行动中,尽量利用长途电话线接线联络,汽车传骑联络,到集结地点后,再行恢复电台联络。
由于华野各部队严格执行了上述命令,因而国民党的飞机侦察和无线电侦听等等先进情报手段,也就基本上失去了作用。11月4日,顾祝同专程赶到徐州,在“剿总”召开了高级绝密军事会议。参加会议的人对华东野战军的主力究竟在哪里、下一步的攻击目标是谁等等重大问题,仍然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顾祝同时任国民党军参谋总长,协助蒋介石参赞军机。11月4日上午9时许,他偕同作战厅长郭汝瑰等人从南京飞抵徐州。到机场迎接的有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参谋长李树正、兵团司令黄百韬、李弥、孙元良,三绥区司令官冯治安,主力军军长熊笑三、高吉人、余锦源、舒荣、周开成、黄淑等四十余人,可谓盖冠云集,军政大员毕至。
秋高气爽,晴空万里,飞机徐徐降落。机舱门打开,顾祝同出现在机舱门口,他向欢迎者频频招手致意。欢迎人群热烈鼓掌,向这位权倾朝野的参谋总长、陆军二级上将(去台后于1972年晋升为一级上将)表示欢迎和敬意。
紧随在顾祝同身后的,是一位佩戴着国民党中将军衔的矮个子将军,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国防部三厅(作战)中将厅长郭汝瑰。
请读者注意,这位郭汝瑰将军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名地下工作者。他早年曾是中###员,此时虽未恢复党籍,但暗中为共产党工作。用时下流行的语汇来说,也可以称为“红色特工”。
笔者采访过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