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1/4 页)
交给 约翰,说是他当年向老庄士敦借的,老庄士敦突然回国,他一直没机会还。 约翰决定留在上海怡和工作,就在哥斯达手下做会计。不久,约翰的 哥哥威廉·庄士敦被派来上海怡和工作。两兄弟都先后得到提拔,1937年, 约翰升为上海怡和董事。 1939年,欧战爆发,英军在与德军的激战中伤亡惨重。约翰觉得国难 当头,他不应呆在“平安”的上海,便与担任大班的哥哥告辞,赶回英国, 在英国经济作战部工作。 不久,约翰被英外交部派往重庆,在英国驻华使馆工作。 约翰在他的回忆录谈到:“1940年,我在重庆见到八路军驻重庆首席代 表周恩来,他后来出任共产党新政府的总理。他是一位平易近人和友好的 人,我后来多次访问中国都能够见到他。” 战后,约翰回到上海,担任上海怡和董事,没多久升为总经理。怡和 在上海的业务很快得到恢复,业务范围有:进出口贸易、船队、码头、港 务、棉纺织厂、麻纺厂、羊毛织造厂、丝绸厂、冷藏加工等等,是香港怡 和在远东各分行中规模最大的一间。 1951年,约翰得到总部指示,回到香港任怡和公司总经理。 1956年,约翰·凯瑟克回到英国,担任怡和总部的董事。1966年,威 廉·庄士敦·凯瑟克卸下董事局主席一职,约翰继任哥哥腾出的空缺,成 为凯瑟克家族担任大班一职的第四人。 1961年,约翰经过努力,出任英中贸易协会主席(他任其职一直到1979 年),多次率团访问中国,并多次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周恩来表扬约翰先 生对中英贸易作出了杰出贡献。伊丽莎白女皇鉴于约翰“在远东为英国利 益有功”,册封他为爵士(1972年)。 怡和成为英中贸易的最大进出口公司,获利甚丰。 有一阵子,香港兴起了一股拆卸酒店改建写字楼的热潮。这是已被拆 卸的希尔顿酒店。
… 页面 132…
第十九章 马登家族会德丰咄咄逼人 马登父子是战后才来香港发展的,发展势头如热带飓风掠过香港上空。 某年某日,尚未涉足航运业的包玉刚,来到会德丰大班办公室,遭到老马 登的百般奚落。他瞧不起华人,认为华人不配从事现代化航运业。包玉刚 下海远航,船队迅速扩展。老马登大跌眼镜。小马登竟与包氏联营,为何? 这是1992年香港时装节上一个时装表演的镜头。香港时装节是香港时 装设计家展示成果的好机会。 战后香港的六七十年代,四大英资洋行是怡和、太古、和黄、会德丰。 会德丰来港时间最晚,但势头迅猛,很快从香港数十间英资洋行中脱颖而 出,名声大噪。 也正因为会德丰发展过速,致使中气不足,亟待给养,张祝珊四子张 玉良为其输血,渐成会德丰幕后大老板。星洲富商邱德拔见猎心喜,趁机 攻击,遂又引来船王包玉刚出阵火并,一时硝烟弥漫,马登大班的坐椅也 为之摇摇欲坠。 当人们关注马登家族的命运之时,也同时探究起马登家族的发迹史。 远东乐园 相传,会德丰洋行1854年创建于上海。那时英国是世界最强盛的帝国, 英商在远东的势力最大。 上海开埠虽稍晚,但后来者居上,很快超越华南重埠香港。最明显的 迹象莫过于街景,上海的外滩、南京路,就比香港的皇后、德辅两条大道 气派。这种差距似乎愈往后愈明显,1930年,9层高的告罗士打大厦落成, 雄踞香港高楼之首 (注:与港府限制建筑高度有关)。而同时期上海已有一 个高楼群,其中国际饭店楼层高达21层。 早年在远东的洋行,无论注册地或总部落在哪座城市,均以上海为主 要经营基地。在上海较为有名的英资洋行有:沙宣、哈同、怡和、太古、 颠地、林赛、邓脱等。 没有会德丰在19世纪期间的任何资料传下来。可见会德丰在早年规模 甚小,毫无名气。也有人怀疑,在19世纪的上海,有没有会德丰都是个问 题。会德丰的“悠久历史”是出于乔 治·马登之口,二战后,会德丰大班马登来港发展,声称会德丰是1854 年建于上海的老字号。 乔治·马登 (George Marden)是英籍犹太人。1920年,年轻的马登举 家远涉重洋来到上海。英国人都不会陌生上海,上海是东方的纽约。纽约 作为冒险家的乐园早已成了历史陈迹,现在乐园移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