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页)
年的海坂藩,下级武士清兵卫在妻子病逝后,以微薄薪俸独自照料痴呆老母和两个年*儿,由于每日结束工作后都是匆匆回家从不参加应酬,他被同僚们戏称为“黄昏的清兵卫”。与清兵卫青梅竹马的朋江同丈夫离婚回到娘家后,常到清兵卫家代他照顾母亲和女儿,招来不少流言蜚语。清兵卫显露高超剑技击退了无理纠缠的朋江的前夫,然而当朋江的哥哥建议他迎娶朋江时,他却因不想让朋江吃苦婉拒了好意,致使朋江自此绝迹于他家。藩主得知清兵卫的才能后,强命他前去处决一名力敌数人据守不出的反叛武士。临行前,清兵卫向朋江表白了隐藏心底已久的爱意,不想对方已经答应另一门亲事,清兵卫黯然踏上生死未卜之途。
假如最后武士没有死……
讲述夕阳武士的日本电影《黄昏清兵卫》是不少影评人的推介,电影的简朴气氛、比武场景,与客串的日本巨星,都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片末,旁白说那位坚持人道理想、有远见预视时代大改变的下级武士主角清兵卫是幸福的,因为他毕竟过着自己选择的生活。电影以旁白交代他在倒幕之役战死,似是让他殉道,也诉说了他这样的武士毕竟脱离不了“最后武士”的宿命。但假如清兵卫没有死在战场,他将面对的遭遇,很可能悲剧性更大,也更传奇。为此,我们不妨猜想他的命运,从而回顾那时日本的变迁。
倒幕战争后的格局
电影场景设在幕府时代晚年,当时日本已被美国海军军官佩里开关,不能再锁国,但天皇依然没有权力。负责管治的德川幕府没有改革的决心,激起地方强藩以“奉还大政”为口号的倒幕运动。也是在倒幕成功后,才出现令日本现代化的明治维新。根据剧情交代,清兵卫所属的“海坂藩”是德川幕府的坚定盟友,位于东北。
笔者没有深入研究日本,但历史上似乎没有这样一个藩;就是有,也不可能是一个大藩。有评论说,这是原著小说作者藤泽周平的创造,寄寓他个人所属的山形县鹤冈市。无论如何,当时幕府派主要重镇倒是在附近,包括最著名的会津藩;其他友好势力则一般都来自中北部,例如有一个“奥羽越列藩同盟”。但它们相对于老早接受西式装备、位于边陲的倒幕领袖萨摩藩和长州藩,实力明显不及。
当清兵卫所属的“海坂藩”参加战争,结果不可能不悲壮。当年会津藩全民皆兵,战死三千多人,更多人殉藩自杀;倒幕军为了对其他幕府派产生阻吓作用,下令不准为战死者埋葬,也逼剩下的会津人迁居到其他藩国。片末交代清兵卫战死后有一个墓,其实已是造化。假如他不死,以他的性格和背景,恐怕也不会被新政府立刻招揽,只能继续潦倒的黄昏武士生活。
txt小说上传分享
武士阶层的彻底取缔
当清兵卫的俸禄没有了藩主支付,只能自力更生,例如靠务农、经商或应聘其他藩国当保安。但根据历史演化,武士阶层作为日本的一个社会阶级,很快就不复存在,连藩国的概念也不会持久。不久明治维新就废藩置县,一切权力归于中央,从前对藩主的忠诚会被视为过时。面对这种状况,清兵卫虽然早有心理准备,而且心底里也不认同藩主的绝对权威,但还是会感到悲哀。再不久,明治政府会宣布统一实行国家征兵制,作为“富国强兵”的重要一步,变相宣布了私有武士阶级的灭亡。
面对这些巨变,清兵卫会参军,还是隐居?以电影赋予他的性格,假如他不死,大概是情愿隐居的。但他的武艺已广为人知,必会被前同僚请出山。他当年既然答应藩主去杀造反武士,同样的传统枷锁,大概也会令他重出江湖。这里说的“江湖”,自然不是新中央政府的江湖,而是最后武士的江湖。这个江湖的领袖赫赫有名,就是日本著名的“维新三杰”之一的西乡隆盛。
西乡隆盛的西南之战
西乡隆盛在日本地位崇高,以悲剧收场,却让他有了战神待遇,有点像中国的关羽,他牵着狗的塑像至今竖立在东京。他原来是萨摩藩的武士领袖,而正如前述,萨摩藩则是倒幕领袖,相关大小战争多由西乡领导。所以明治维新后,西乡就成了全日本武士领袖。讽刺的是,由于日本现代化不再需要武士,新派人物和传统武士逐渐处于对立面,西乡很快被排挤,也改变不了政局,唯有回到萨摩藩下野,设立武士道学校,负隅顽抗新潮流。
1877 年,萨摩武士发动西南战争,以类似倒幕战争那“奉还大政”的“清君侧”为口号,作为对中央新政的实质响应。西乡被邀领导运动,事败被杀,日本中央集权的格局才正式形成,这正是电影《最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