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页)
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红学”,得到毛泽东的支持,掀起了红学的第三个高潮;2007年,刘心武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大讲其“秦学”,掀起了红学的第四个高潮。下面分别概述之。
清末之前的红学主要是对《红楼梦》的点评。中国文学史的评点派起源于明代中叶。明末清初,金圣叹批《水浒传》、毛宗岗批《三国演义》、张竹坡批《西游记》等,后来竟成了一个固定格式,卷首有批序、题词、读法、问答、图说、论赞等,每回有回前回后批的眉批、夹批、批注等。
��最早学金圣叹评点《红楼梦》的是脂砚斋、畸忽叟等。从道光年间到光绪末年,评点派大为活跃,书商大量出版经过“批评”“批点”“新评”的百二十回《红楼梦》,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护花主人、明斋主人、大某山民的批评,太平闲人的“读法”,读花人的“论赞”和“回答”。
��脂砚斋是《石头记》最早的评论家,他写下大量评点式评语,因而使《石头记》获得《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这一专有名称。脂砚斋的批语随《红楼梦》抄本的正文保留下来。 作为早期的评点派,虽然他们也在研究《红楼梦》的写作思想,但基本上来说,他们还是站在文学角度来研究《红楼梦》,来研究《红楼梦》的社会影响和研究《红楼梦》中人物形态的。可以说,除了脂批中的某些文学艺术评论外,评点派为系统全面的《红楼梦》文学艺术研究开了先河。
我们不妨摘录评点派的一些评点文字。
明斋主人在点评中写道:
书中无一正笔,无一呆笔,无一复笔,无一闲笔,皆在旁面、反面、前面、后面渲染出来。中有点缀,有剪裁,有安放。或后回之事先为提挈,或前回之事闲中补点。笔臻灵妙,使人莫测。总须领其笔外之神情,言时之景状。
作者无所不知,上自诗词文赋、琴理书趣,下至医卜星相、弹棋唱曲、叶戏陆博诸杂技,言来悉中肯綮。想八斗之才,又被曹家独得。
全部一百二十回书,吾以三字概之:曰真,曰新,曰文。
(见1986年上海古籍版“合评本”评论第17页)
护花主人王希廉在总评中写道:
书中多有说话冲口而出,或几句说话止说一二句,或一句说话止说两三字,便咽住不说。其中或有忌讳,不忍出口;或有隐情,不便明说,故用缩句法咽住,最是描神之笔。
(见同书15页)
太平闲人张新之评写道:
今日之小说,闲人止取其二:一《聊斋志异》,一《石头记》。《聊斋》以简见长,《石头记》以烦见长。《聊斋》是散段,百学之或可肖其一;《石头记》是整段,则无从学步。千百年后,人或有能学之者,然已为千百年后人之书,非今日之《石头记》矣。或两不相掩未可知,而在此书自足千古。故闲人特为著佛头粪。其他续而又续,及种种效颦部头,一概不敢闻教。
(见第3页)
这些评论皆不失为一种中肯的文学批评,一种高度的概括。当然各人的看法不同,观点有异,那是另一回事了。评点派能够把一部《红楼梦》当作一部文学作品来研究是值得称道的,无论他们的看法如何,无论他们研究的结果如何,但这种“批评”无疑为《红楼梦》的传播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第三节 两个大人物的战斗
第三节 两个大人物的战斗
五四运动前后至建国前的红学。五四运动前后,一方面由于思想管制的松懈,另一方面由于新的思想、新的学术研究方法的引起,可以说是大家辈出,足以与战国时期文化思想的繁荣相媲美。红学的这一个高潮与这个大背景有密切的关系。清朝完蛋了,所以蔡元培可以说《红楼梦》是反清的;胡博士搭上庚子赔款这班车,去了美国,师从实验主义大师杜威,所以有他的《红楼梦考证》。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著名红学家刘梦溪先生在其2005年6月出版的学术专著《红楼梦与百年中国》一书中提出,中国现代学术是以《红楼梦》研究为开端的,现代中国思想文化舞台上许多第一流的人物都程度不同地卷入红学,如王国维、蔡元培、胡适、鲁迅、陈独秀、顾颉刚、俞平伯、吴宓、陈寅恪、沈从文、郭沫若、王力、巴金、茅盾、冰心、张爱玲和林语堂等;此外,百年红学又是学者们“打架打得最多的领域。
概括来说,这一时期的红学家们的争论主要是围绕这部小说的作者是谁、以哪家为背景和原型、后四十回的真伪这三个问题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