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4 页)
作品来。
三 酒与文学艺术(3)
古代书法家、画家在创作中亦离不开酒。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开始时向卫夫人学书法,后去作官,与东土士子日尽山水之游,饮钓自娱,书法更加精进。其著名代表作《兰亭集序》,便是他于绍兴兰亭和孙统、孙绰、王蕴等四十一人聚饮时写就的。唐代的张旭,可谓中国的草圣,唐文宗李昂将他的狂草与李白的诗歌、斐景的剑舞看成世间的“三绝”。而他的“草书”,往往是在酒后完成的。在杜甫的《饮酒八仙歌》中,有“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的诗句。时人称他为“张颠”,称他的狂草为“醉墨”。其实他也不是真醉,他在酒后呼叫狂走,不过是乘一时之趣,使平时练就的功夫得到更好的发挥而已。苏轼也对“醉墨”颇为欣赏,将其作为新建屋堂之名:“近者作堂名‘醉墨’,如饮美酒消百忧。”
宋代书法家苏舜钦,官运不佳,被谪放到苏州时,常练草书,有时酒酣落笔,较之平时更洋洋洒洒,别具一格,人争相传之。明朝遗臣朱耷,往往于醉后挥毫,人们知其嗜酒,闻字、画“皆得其醉后”,所以,为了得到他的作品,便“置酒招之”,将纸、墨置于席边,待酒兴大发,他便开始泼墨,结果是“洋洋洒洒,数十幅立就”,而“醒时,欲觅其片纸只字不可得,虽陈黄金万镒于前夕顾也!”(见《清朝艺苑》)
绘画与书法一样,要达到得心应手的程度,必须有娴熟而深厚的技巧和功底,并心有所感而寄于笔墨,理论上要求“得意忘形”、“逸笔草草”,“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不仅书法家创作借助于酒力,许多画家亦然。苏轼说:“诗至于杜子美(杜甫),文至于韩退之(韩愈),书至于颜鲁公(颜真卿),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道子画人物……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有余运斤成风,盖古今一人而已。”关于唐代画家吴道子饮酒的事,史籍上多有记载,如在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说他“好酒使气,每欲挥毫,必须酣饮”;在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中,有寺院主持以酒换取吴道子画的记载。这都表明酒与吴道子的画之间,一定有些关系。明代画家唐伯虎,筑室于桃花坞,饮酒作画,以卖画为生,求画者往往携酒而来,才可得一画。
古代与饮酒有关的名画比比皆是:东汉壁画《夫妇宴饮图》;“砖印壁画”《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图之一——阮籍》;晚唐孙位的《高逸图》,此图原应是画“竹林七贤”的,因图只存山涛、三戎、刘伶、阮籍四人,故残卷得“高逸”之名;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南宋刘松年的《醉僧图》;明代刘俊的《雪夜访普图》,是宋代赵匡胤雪夜走访赵普的历史故事图;明代仇英的《春夜宴桃李图》,这是一幅文人士大夫宴饮的图画;明代丁云鹏的《漉酒图》,此图描绘了陶渊明过滤酒的场面;清康熙《五彩钟馗醉酒像》等。上述作品充分地说明酒与书画艺术不解之缘由来已久。
我国古代借酒作书、作画者,远非上述。可以说,大部分画家和书法家的许多艺术精品的产生,都与酒密切相关。当然,他们之所以能创造出精湛的艺术品,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他们的勤学苦练。但是,也绝不能忽视酒对书画作品的诞生所起的巨大推助作用。
4。酒与舞蹈
中国的各民族大都保留着本民族的酒礼习俗和歌舞文化。而酒与舞的不同的结合形式,恰恰最能体现出各民族的生活习性和民族性格。在诸民族自发的礼仪交往中,酒与舞往往被视作最隆重的仪式和最热诚的接待,是最恰当、最美好的祝福和祝愿。在一些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中,酒与舞蹈被视为珍贵,是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苗族人民居住的山寨往往被人称作“歌山”或“花山”,这正是苗家人喜爱歌舞的形象的比喻。苗家有一句俗语,“苗家无酒不唱歌”。可见,酒歌在苗族的日常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酒歌优美的旋律和节奏,正是苗家丰富多采的舞蹈的伴奏。酒、歌、舞的结合构成了苗族豪爽、开朗的民族性格和他们好客、敬客的个性。从苗家婚礼酒歌中的“楼板舞”中,即可体会到这种民族的性格及其淳朴、憨厚的民族风尚。
。 最好的txt下载网
三 酒与文学艺术(4)
当某家的儿子通过自由恋爱的形式,娶到了一位称心如意的好媳妇时,村寨里的青年男女就要汇集到新郎家中讨喜酒吃。新人将朋友们邀请上小楼,打圈围坐在一起,这时朋友们唱起酒礼歌,新人赶紧捧出美酒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