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4 页)
历史上,记载较早的乐舞饮宴是《仪礼·乡村酒礼》,它较为详细地记录了当时饮宴中乐舞表演的过程,共涉及18首音乐作品,在《仪礼·乡射礼》和《仪礼·燕礼》中,也有与上面记载相近的内容。这些音乐作品都收集到《诗经》里,例如《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苓。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三 酒与文学艺术(2)
在中国历代音乐志中,不能不谈及乐府。乐府,原本是汉代音乐机构的名称。创立于西汉武帝时期,其职能是掌管宫廷所用的音乐,兼采民间歌谣与乐曲,并设置了几十位文学家专门根据民间曲调填写歌词。魏晋以后,将汉代乐府所搜集所创作所演唱的诗歌统称为“乐府”。“乐府者,声依永,律和声也。”(刘勰《文心雕龙》)汉乐府有许多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民歌,在内容上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在艺术上具有刚健清新的特色。其曲名,有些与酒有关,如《将进酒》、《置酒》。《将进酒》是乐府鼓吹曲(饶歌的名称)的一部,歌词专写宴饮赋诗之事,后用于激励士气,宴享功臣。《置酒》是相和歌大曲的一支曲子。在第五、六世纪以前,民间音乐在北方统称为相和歌。
在我国历代宫廷的大型饮宴,都有乐舞相伴,并且一代比一代盛行,到了唐代,由于音乐的发展,也出于统治阶级的爱好,宫廷饮宴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当时盛行十部乐,把西凉、高昌、龟兹、天竺、高丽等十个兄弟民族和相邻国家的音乐,都包含到了里面。饮酒唱歌,言志抒情,是人们最惬意的事情之一,它可以使人尽情、尽兴、尽善、尽美。
隋唐时期,为歌唱写作的诗人很多。李白、元稹、王维、白居易、李贺、李商隐、李益等诗人的不少诗,都曾被人们传唱,其中不少与酒有关,例如李商隐的《杨柳枝》:
暂凭搏酒胜元悔,莫损愁眉与细腰。
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似惜长条。
杨柳枝乃乐曲名。有白居易诗为证:“六么水调家家唱,白雪梅花处处吹。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
又如王维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在唐代曾广为传唱。此曲原是一首琴歌,因琴歌将王维的诗重复了三次,故取名为《阳关三叠》。这首琴歌在流传过程中,渐渐脱离歌词成为一首古琴独奏曲。《阳关三叠》曲,成为七弦琴“琴歌”之代表作。《阳关三叠》三段歌词中音乐的处理,是一个曲调加两次变化重复。上阙音乐造成了一个低缓沉闷的气氛,抒发了亲友离别留恋、悲痛的心情。下阙音乐使人感情波动,依恋不舍,频频劝杯,只盼来日重逢。结尾几个角音的同时重复,更加强了无限留恋的感情。
酒与音乐的结合在宋词中则发挥得淋漓尽致。词是隋唐燕光曲子的文学产物,主要特征是倚声填词,苏学士词需大汉抱琵琶歌大江东去,柳郎中词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作为词的极盛时期宋朝,词里随处可见酒的踪迹。
宋代及其以后,宫廷仍然有大型音乐机构和音乐表演,只是更重视戏曲音乐的表演了。《武林旧事》中记载有南宋“圣节”时的饮宴乐舞盛况,共记载了43盏的饮宴乐盛,真是盛况空前。
元代的歌曲——散曲,曲牌甚多,其中醉花阴、倾杯序、醉太平等都与酒有关。无论杂剧或南戏,还是散曲,以酒入词进行歌唱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例如白朴的杂剧《韩翠颦御沟流红叶》的女主人公宫女韩妇人所唱的一段煞尾即为:“稳坐着白象床,满斟着碧玉瓯;用鲛绡将红叶儿怀中搂。你与我递一盏儿新婚庆喜的酒。”
明代和清代的音乐,最有代表性的是民歌与小曲。有些与酒有关的民间歌曲中,歌名中就有酒,例如《骂杜康》、《上阳美酒》、《醉归》等等。有的内容中唱了酒,例如吴畹卿传谱的《山门六喜》,唱的就是鲁智深醉打山门的故事。
大型饮宴与音乐的结合只占浩如烟海的酒与音乐相伴的极少部分,酒与音乐的结合更多的是体现在民间。音乐与酒,都是人类情感的结晶。几千年来,在中华大地,美酒飘香歌绕梁。芬芳的美酒,美妙的旋律,丰富着人民的生活,成为中华灿烂的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酒与书画
酒,被当作是书法家、画家借以激发灵感的源泉。借助酒兴,可以使他们淋漓尽致地表现个性,展现生活的趣味,创造出独具特色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