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页)
感谢生活给自己的馈赠。〃华为最基本的使命就是活下去。〃
穷困是有大作为的人的第一桶金,饥饿感就是一个人不竭的动力源。
任正非专注通信设备供应商,而对运营商巨大的利润视而不见。专注就是对1000个巨大的诱惑说不。任正非深知,一旦切入没有核心竞争力的领域,就是跳进了伪装成机会的陷阱,将万劫不复。他一定听到一种神秘的声音:离开商人唯利是图这个〃一般〃,要敢想敢做,不流俗、不平庸,做世界一流企业。这是生命充实激越起来的根本途径,他禁不住这种诱惑。
任正非甘愿把自己藏于九地之下。商人们花巨资才可以现身的媒体盛事,企业家们趋之若鹜的工商联副主席和全国人大代表资格,他守拙婉拒。别人的价值在广场上,他的价值在对企业经营的专注上。他是沉默、孤独、果决、不求闻达、坚持到底的人,具有敢于胜利的大勇,还能够对一切胜利者以及对每次胜利的偶然因素做出独立而精辟的分析。
一个历经人生冷暖的灵魂;从最低的山谷;走到了人生的正午;避开喧闹;获得一种静观。看事、看人、看物都有了别样的视野。他常常根据企业、市场、大环境的发展,不时抛出凝聚着深刻洞见和教益的美文,说公司、说战略、说做人,从而把教育员工与引导公众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他对中国人素质教育的建言、对〃冬天〃的忧患,以及对英雄主义的旷野呼喊,既能与一线员工保持共鸣,又能为广大公众所接受,有些思想甚至被国家领导人所熟悉和欣赏。
每个人都要懂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道理。身处任何境地都不可以对生活失去信心。
任正非以悲悯心经营。为了使华为公司的抑郁症患者走出困惑,任正非坦陈自己曾经是严重的抑郁症患者。任正非意识到,公司可以引导员工懂得高雅的文化与生活,积极、开放、正派地面对人生。但是归根结底,每个人都要懂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道理。人生是美好的,美好并非洁白无瑕。每一种美都有残缺,残缺美才是生动的美。身处任何境地都不可以对生活失去信心。
差距让人攀比,弱点添加忧虑。任正非说,他正是接受自己身上那些难以克服的弱点,集中优势发挥自己的优势,才使他成为华为的CEO。因为,克服缺点所需要付出的努力,往往远远大于强化优点所需要付出的努力。只有建立自信,才会更加开放与合作,才会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任正非强调:
〃我相信每一个人都能走出焦虑症和忧郁症的困境!〃
每个人的生命都需要价值。如果一个人在工作中经常充满愉悦的感觉,忧虑、烦恼和痛苦就会远离自己。任正非深谙此道。他愿意用自己所有的东西去换取华为员工健康的心灵。可是,国际竞争环境的严酷,却使华为不得不维持生存所必要的压强。人性在企业压强与社会温润之间扭曲,这是这个社会激烈的价值冲突在一个企业中的呈现。企业不能只有科学心,企业还要有悲悯心。这是时代给中国企业提出的问题。
◇。◇欢◇迎访◇问◇
第11节:马克·赫德引发的四个悖论
马克·赫德引发的四个悖论
反观世界商业史,那些出类拔萃的企业家,在企业真正强大之前,从来不那么光彩照人。他们专注,更像默默无闻的地下采掘者,不求闻达,只图向前。一如当年外行郭士纳能让IBM大象跳舞,名不见经传的CEO马克·赫德,却能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让正在彷徨的惠普重新走上快速增长的轨道,一举超越IBM而跻身全球最大IT公司。更深入的研究发现,马克·赫德引发了一场静悄悄的管理革命。
马克·赫德的革命,看上去很容易,没有高深的理论,也没有复杂的战略架构,就是他每天不停地走近员工,走近客户,与他们一起交流公司发展中的问题。伴随着马克·赫德的走动,惠普复杂的矩阵式结构瓦解了,取而代之的不是传统的金字塔结构,而是客户与员工在上的倒金字塔结构!惠普的爆发力,正是由这个倒金字塔结构产生的。
马克·赫德的走动式管理,实际上就是潜入员工和客户心智,使得企业经营策略和战略得到客户与员工心智的认同。
马克·赫德的走动式管理,实际上就是潜入员工和客户心智,使得企业经营策略和战略得到客户与员工心智的认同。这些看上去谁都可以做到的简单做法,却引发了一系列颠覆现代管理的真实悖论。我们姑且称其为赫德悖论。
赫德悖论一:一般的认识是,远见卓识的企业家铸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