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3/4 页)
非有确具战胜他国之资格,然后未强者,始能一跃而跻于强国之林,已强者乃可保持其一等国之声价也。至此,我们敢说:所谓强国者,实战胜国之代名词也。”
2。战胜当操何术?阎认为:战胜之要有二:一为完全之物质;一为良好之精神。他说,“完全之物质可操胜权十分之三”,“良好之精神可操胜权十分之七”。何为“完全之物质”?阎认为“军费储充皆属于物质,而其中极重要者则有二事:一国械制造进步;一征兵制度之实行。”他说,“盖今世火器战术,相维而进,日新月异,愈出愈奇,而未有已时。火器兴,则飞机轮船却步,鱼雷潜艇精而大战舰失其能,故国家对于军器制造皆重视而极提倡,特别奖励,严格试验,果能发表新法,或创造有成,虽酬以勋位,加以优赏,亦不为过。至于征兵制度,各国通行,论其效果,状一兵可得十兵之用,即费一钱可当十钱之效。多兵当强,惟在绸缪,此就形式而言之,若云精神,能将向所谓深谋秘计的兵法,藏之于平素行政之中。此二者实为完全之物质也。”关于征兵制度实施的必要性,经过与欧美诸国比较分析后,阎锡山结论说:“容有征兵而不强之国,断无不征兵而强国之理,故欲强国,必先征兵。”关于中国征兵的具体制度,阎认为:“我国必行征兵制无疑。征兵必取强迫制,不取志愿制也无疑。实施之义一曰急;一曰渐。”他说:“所谓急者,急其先务也。盖人民服兵役,约法虽有明文,施行尚无期限,以国家之需要,应当视为急务,提前举办。至所谓渐者,盖国地兼三带,民杂五族,一旦革新军制,下令征兵,当有渐进速成之法。”阎还主张在征兵办法上,要以渐进手续,达激进主义。他认为此一办法的要点,“非军政上的责任乃民政上的责任”。为此,他提出征兵制度实行的条件是:一、国民教育的普及;二、国民实业之发达;三、地方警察之完全;四、地方自治之实行;五、官吏职责之专一。他说“教育、实业、警察、自治四端关系军政重要如此,而实行斯四者,惟在县知事。……县政修明,征兵自可不劳而立,军政自然顺利推行。兵役佳,军力自强,军力强,国家即强也。”
二、媚袁固位 侈谈军国主义(3)
3。如何进行武德教育?阎锡山认为武德教育分为二种:一是国民之精神教育;二是军国之精神教育。阎锡山说:“军国民精神教育者,乃普及国民尚武之教育也。盖兵学战术,当有军事专校以讲授,而爱国尚武之精神,凡各大、中、小学校均为培育之所,尤重要于中、小学中。”关于国民社会教育,阎认为“国民是社会的一分子,无良好的社会,即不能有良好的国民,无良好的国民,即不能有良好的军队”。在详尽介绍了德日军国社会的大概情况之后,阎说,“我们看到德日两国的尚武情形,更信社会的精神就是军队的精神,苟无军国社会教育,何能臻此哉?”并断论:“我国自鸦片战后,丧权辱国,几至瓜分,苟不提倡军国社会教育,急起雪耻复仇,国之振兴,恐无日矣。故吾人训练国民革命军,必自振兴军国社会教育始,方克有济”。
4。为何要尊重军人?阎认为“军人以己之死,求人之生,非处世事之至惨,非常情而所乐为。人情莫不好生而恶死,然亦莫不好荣而恶辱”。“使荣其死而辱其生,甚至荣甚于生,辱甚于死,则好荣之心甚于好生,恶辱之心,甚于恶死”。“所谓所爱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者,就是这个道理。现在世界列强各国治军,即溯源于此。”接着,他具体从国家和社会两个方面说明尊重军人的作用。在对国家方面,他说:“兵之精神,国之魂也”,“人若无精神,便成了行尸走肉,即不成为人了,国无国魂,就衰弱危殆,成了病夫之国。”他进而认为,“国有名器,所以御世,朝有荣奖,所以酬功,如一孝子,一义士,一贞妇烈女,为何社会要褒扬崇敬,是因他有礼教风化,有益于世道人心。当兵是干城之选,以身报国,有死无二,其对国家的裨益,远较孝子义士烈女为大,那么国家对他褒扬而崇敬,不更应该隆重”?他大量列举了普法战争中普王亲抚伤兵,日本明治皇后太子妃亲为将士衣饭等事例后,断论说:“尊重军人就是尊重国魂,有能尊重国魂的国家人民,这个国家一定强盛。”在对社会方面,他主张养成如同日本一样热爱军人的社会风气,并提出“社会人心能否对军人崇敬,全以国家政治为转移,……上面尊重军人,下面自然习为风气了。”
5。强调军心对战胜的作用,他认为,战胜在乎物质和精神,这决不是过分“偏重于精神”,他说,“拿破仑论战,以四分之三,在乎军心,军心就是精神。精神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