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3/4 页)
话要注意:
1。传递正确的信息,避免夸大恐惧,渲染谣言。
2。解释维护安全的要领,但不做遭遇不测的恐吓。
3。在余震中大人要避免因惊慌,而加深孩子的恐惧。
4。避免在慌乱情绪中责备、批评或冷嘲热讽孩子的害怕。
孩子对地震的惧怕和焦虑,有一部分来自地震本身,如地动山摇、漫天尘土、黑暗的天空、房屋剧烈摇晃,周围一切恐惧的杂音。但有一部分来自大人们惊恐的表情、招呼孩子的急切,惊慌失措的呐喊、逃跑,以及地震停止后的满街抢购生活用品,形成相当的群体恐慌氛围。因此,解铃还须系铃人,建议:
第五章 灾后儿童青少年的生活(5)
大人先勇于自我嘲笑:例如,“啊!当时吓得像龟孙子一样!”然后大笑;“你那算什么!我差一点就尿出来了!”然后大笑。
带动孩子也能嘲笑自己的害怕。心理学研究指出,嘲笑自己的“害怕”,可以让自己从害怕中解脱出来。
孩子在嘲笑自己的害怕的时候,大人不可以嘲笑他;但当他嘲笑大人时,大人要拿来当自嘲的材料,而不是替自己辩驳,或者反唇相讥。
嘲笑自己能令自己镇定,不再压抑害怕,有利于心理创伤的疏解。
成人要鼓励并倾听儿童说出自己在灾难中的经历及内心的感受,帮助儿童了解出现害怕和恐惧是正常的情绪反应,允许他们哭泣和表达悲伤,不要强求儿童勇敢或坚强。
鼓励儿童从事各种游戏活动,以理解灾难、宣泄情绪和憧憬未来,但应引导儿童不使用破坏性的方式。
儿童要反复地说他们害怕的心事,想象他们的害怕,大人只要聆听,不制止他们说话,小孩就能倾吐心中的害怕。大人只要在他所说的话里,重述其中的字词来交谈,95第五章灾后儿童青少年的生活他就会说出心中的害怕来。例如,孩子说:“地震是好害怕的声音,我吓死了!”你就重复地说:“好害怕的声音?”并配合关切或好奇的语调,孩子就会顺着你的询问把害怕的心结打开。
在交谈中,你需要掌握的技巧是:
(一)多听少说这正是和教育他人有很重要的差别之处。一般地,教育方式本身潜藏着谈话地位的不平等,即预先假设你在这方面是不行的,我比你懂,所以,我说你就得听,然后照做就可以了。尽管生活中的聆听并不如心理咨询中所要求的那么严格,但掌握一些心理咨询的聆听技术对于帮助孩子释放焦虑、害怕和恐惧的情绪,对于建立双方的信任关系非常重要。
聆听是心理咨询特别重要的技巧,正如基伯森(Gibson,1993)所言:学会倾听是心理咨询的先决条件。
倾听是贯注的关键,也是心理咨询的核心。心理咨询条件下的倾听不同于一般社交谈话中的聆听,它要求心理咨询员认真地听对方讲话,认同其内心体验,接受其思维方式,以求设身处地之功。由此,它不可以像在日常谈话中那样可以随意插嘴讲话或任加是非评论乃至争辩。与此相反,它要求心理咨询员在听对方讲话过程中,尽量克制自己插嘴讲话的欲念,不以个人的价值观念来评价当事人的主述(除非涉及法律等问题),并以贯注的积极表示来表现心理咨询员对当事人内心体验的认同。因此,倾听是尊重与接纳的化身。
在实践中,倾听意味着学会沉默,学会贯注,学会设身处地地去体验当事人的内心感受并做出富于同感的反应。同时,倾听不是要心理咨询员放弃个人的信念与价值观,而是要让其学会兼容并蓄,学会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学会在不放弃个人的信念与价值观的条件下,接受他人的信念与价值观,以能够更好地体验其感受,把握其思路,做出由衷的同感反应。
第五章 灾后儿童青少年的生活(6)
所以,倾听不是被动的、消极的活动,而是主动的、积极的活动,它使人学会用心去听人讲话。可以说,整个心理咨询的学习过程也是倾听的学习过程。
门诊也遇到许多这样的案例,父母一来就抱怨孩子不听话,总是不愿意回家,不愿意和父母说心理话,总是喜欢和他那些“狐朋狗友”们在一起,总是喜欢去上网等。其实你做家庭问题的活现分析时,不难发现,孩子在家里面基本上没有发言权,一说话就遭到指责,说他学习不努力、浪费家里的金钱,这样下去怎么得了云云。你可以想象,一回到家里,就面临的是挑剔与责难的表情,一听到的就是满耳的埋怨,一感觉到的自然是紧张、烦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