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2/4 页)
会支持的经验和能力。
4。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也不完善,增加了患各类疾病的风险。
5。灾难事件的突发性与破坏性还会使儿童有更强烈的心理反应。
6。地震灾难引起学校、住所和其他熟悉环境的改变,导致原有师生、伙伴、亲子关系的改变或丧失,更容易使儿童的情绪和行为受到影响。
因此,儿童身体的生长发育和心理的发展过程很容易受到各类自然与人为灾难的破坏。
1。创伤事件本身的强度,比如越是靠近震中的位置,越容易感受到生命死亡的威胁。
反过来讲,如果当时越没有意识到灾难的发生,那么之后心理的应激反应将越少。
2。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比如身体受伤甚至致残。
3。目睹家人或同伴死亡。
4。家庭的损失:家庭成员的身体受伤或死亡,失去家庭财产,家庭生活没有来源,父母对孩子的照顾能力不足。
5。父母及周围其他成人的反应强烈。
6。生活遭遇破坏,长时间的不能恢复。
7。次生灾难或其他不良事件的继续发生。
当然,心理反应的持续与恢复与否,直接与灾后的救援和社会支持有很大的关系。比如,救援人员能够及时地提供生命必需品的保障,提供心理上的支持与鼓励,提供尽快地恢复学校生活和平常的作息时间,都能够大大地缓解儿童灾后的心理反应。
另外,需要提出的是,灾后儿童的心理反应与创伤事件的本身性质也有关系。有研究曾经指出,最容易引起灾难心理反应,并且容易导致灾难心理反应持续化的不是93第五章灾后儿童青少年的生活自然灾难,而是人为的暴力攻击。比如,被*之后,59%~80%的人可能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
为什么会这样呢?
1。*不单单是暴力,更多带有虐待性质,越是带有虐待性质的暴力,越能破坏人的自尊,受害者本人越充满羞耻和自责,不愿意向任何人启齿。比如,美国女兵对伊拉克战俘进行*待,就会严重地破坏受害者的自我价值感。
第五章 灾后儿童青少年的生活(4)
2。个人所经历的创伤事件,比如被陌生人殴打、遭遇车祸,往往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而不像自然灾难,受伤害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社会群体。与他人的受伤害相比较,可能自己还是幸运的,即便受到伤害也愿意向别人倾诉和发出求助。
3。有些事件,如遭遇家庭暴力,由于受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即使发出求助,不少人也认为 “清官难断家务事 ”而不予以理睬。而自然灾难,容易获得社会的普遍支持和援助。
如果有下列情况,儿童在灾难中更容易出现严重的心理反应:
● 以往遭受过灾难或创伤事件的儿童;●有被虐待或殴打史的儿童;● 女性儿童;● 智力障碍儿童;●患躯体疾病、残疾的儿童,或者在灾难中身体受伤的儿童;● 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的儿童;● 以往有情绪、行为问题的儿童。
特大地震后,屋毀人亡,死伤惨重,给儿童带来了惊吓和心理创伤,心理辅导刻不容缓。灾区的儿童需要辅导,帮助他们从恐惧的阴影中走出来;非灾区的儿童,因为目睹电视、新闻媒体的灾难画面,或者听周围人们的讨论,也会存在紧张、焦虑情绪,都需要做适当的辅导。
儿童的惊吓和心理创伤,如果处理不当,容易留下长期的情绪困扰、心理障碍,甚至诱发精神疾病。受到惊吓或心理创伤的孩子,大抵上都会表现出不同于往常的行为。这时,最好的协助者是父母、家人和老师,需要把握时间,避免恐惧和伤痛潜抑到深层的心理世界。因此,在这里提出大人(包括家人和老师)协助孩子心理康复的简易方法。
1。优先保证儿童身体安全,对于受伤儿童应首先给予紧急医疗救护。
2。尽快提供清洁的饮用水和安全食品,并进行传染病预防接种。
3。尽快指导和帮助儿童远离灾害现场,避免因目睹灾难带来的后果(如流血、伤亡、混乱场景等),而再次受到伤害。
4。尽快为儿童提供安全的场所。
第五章灾后儿童青少年的生活94(图为志愿者指导学生如何保障自己安全,预防潜在危险。赵红摄)大人要保持镇定的情绪。避免让自己的紧张、恐惧、害怕,通过表情、话语、生活的行为表现等,在余震和灾后持续加深影响孩子的恐惧。因此,与孩子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