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3/4 页)
地把这种复制品往乘客手里塞。青铜飞马出自于一次考古发掘,其中一个坑里出土了80匹战马,它们健壮的长腿迈着腾越的步伐,鼻孔微翻, 脸上一副挑战的神情。据史书记载,这种马以耐力和敏捷而著称,远远胜过中原一带粗矮健壮的矮马。在马骑为主要作战工具的年代里,它们是理想坐骑, 可以用来抵御那些长城都阻挡不住的游牧部落的侵犯。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甚至在他著名的传世之作《史记》中专门对这种马大书特书。他写道: 天子好宛马,使者相望於道。诸使外国一辈大者数百,少者百馀人,匿不肯与汉使,天子使壮士车令等持千金及金马以请宛王贰师城善马。宛国饶汉物,相与谋曰:〃汉去我远,是安能致大军乎?无柰我何。〃杀汉使,取其财物。(天子)出敦煌者六万人,多赍粮,兵弩甚设。围其城,攻之四十馀日,其外城坏,虏宛贵人勇将煎靡。汉军取其善马数十匹。中马以下牡牝三千馀匹。 我决定不在武威下车,虽然它的音乐曾令皇帝和平民喜爱,它的美酒曾使长安城的显贵们陶醉,它的居民曾用饰有希腊图案的银杯饮酒作乐,还有它的遥远和异域文化激发了诸多诗人的想象, 但它早已不复昔日,像中国西部的许多城市一样,一切生动的历史都已掩埋在黄沙之下。 清晨,我在柳园车站下车,然而柳园无柳。这里地处沙漠深处,四周一棵树也没有。我不知为什么车站设在这里?而站名又是怎么来的?或许是表达愿望,是期待中国那句谚语“无心插柳柳成荫” 带来奇迹吧。 至少我的出租车司机很高兴。他在车站等了一夜,终于等到一个乘客。我告诉他我要去玉门关,当我正要解释时,他打断了我:“没问题,到这儿旅游的人都去那儿。” 我们出发了,进入那无边无际尘土飞扬的沙漠世界,四野空旷,看不到建筑和人影,很难想象我们正行进在曾经一度繁荣无比的丝绸之路上。好在路还不错,不到一个小时,我们到达安西县,也就是旧时的瓜州。在这里,玄奘再次遇险。他的马突然倒地而死,陪伴他的两个小僧人害怕了,一个偷着跑了,另一个也被他遣回了。很快,拘捕他的命令传到了瓜州: 〃有个法号玄奘的僧人, 想入西番。望沿边州县认真检查出境人员, 一旦发现, 立即捉拿遣返。〃 幸亏当地州吏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佩服玄奘的精神和勇气,他藏起了官令,催促他赶快设法离开此地。  '返回目录'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唐僧与玄奘(3)
玄奘何尝不想? 但是他不认路,也无法找到一个敢于违抗皇帝禁令把他带出玉门关的人—— 玉门关和它后面的5个烽火台是大唐帝国的最后一个边防哨卡。经过一个多月的焦急等待,终于, 他挂单的寺院帮助他找到磐陀——一个粟特商人,作他的向导。 我们开车穿过安西县,这是个安静的城镇,小而规整,很少有超过三层的楼房。街道宽阔但无任何特色, 也见不到几辆汽车和自行车,偶而有行人沿着路边便道慢慢散步,在商店前逗留片刻,互相闲聊几句。这里丝毫没有能引起我浮想连翩的丝绸之路的景象,甚至没有足以引起联想的痕迹。其实这里并不是玄奘被困的安西——昔日的瓜州现在已成了沙漠里的一个废墟。我突然感到,历史仅仅存在于书本上和我这种不合时宜的人的心中,而在现实中,在大多数人的记忆里,它是如此脆弱地被抹去了。我告诉司机,不要停车,直奔玉门关。 玉门关在玄奘的时代是边关,对当时的中国人来说,它是“中土”与“蛮荒”、“文明”与“野蛮”的分界线。多少世纪以来,面对玉门关,我们的诗人们倾诉着他们对关外那个未知世界的恐惧,抒发着将要与西征野蛮民族的朋友告别时的伤感,还有对那些作为和亲牺牲品的公主们的惋惜。“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美丽忧伤的诗句,至今诵读,犹有无尽感怀。但是玄奘不觉如此。对他来说, 玉门关外是一个充满知识、学问和智慧的世界。他迫不及待地要走入这个新世界。这大概就是智者与凡人、思想家与诗人的区别吧。 我们已经开了一个多小时,我开始担心,玉门关原本应该离安西县城不远,他要把我拉到哪儿去呢?“你保证我们没走错吧?”“小姐,别担心。我们很快就到了。”他回头冲我一笑,似乎要打消我的疑虑。 又过了半个小时,我远远地看到了一座烽火台,像一个损毁的大烟囱,矗立在荒野之中。我这才大大松了口气。 快走近玉门关时,我的心跳开始加快: 当年玄奘一旦穿过这里,就出了国境。我们的车一直开到遗址前,四面围着栏杆。看门的是一个穿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