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页)
度更快一点,可为什么反而慢呢?后来我找到了原因所在。
当客人多的时候,厨师可以开足马力不停地生产,这个时候生产多少就能销售多少,我们不担心烩面销售不出去;可是到了低峰阶段,厨师只能等售卖员通知以后才开始生产。问题出在售卖区和生产区的沟通不及时以及我们的生产方式上。而要解决这个问题,非要实现工业化、标准化不可。这时我似乎意识到:快餐与餐馆之间确有一条“鸿沟”。
其实,我有跟老人打交道的“两个诀窍”:一是让他老有所为;二是让他感到倍受尊重。
几个月过后,他们不仅没有离开红高粱,而且深深地喜欢上了红高粱事业,我们也成了忘年交。
其实,真正打消他俩离开红高粱念头的是,红高粱开业后的火爆场面和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他们怎么也想不通,一碗烩面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从事餐饮行业30多年,他们从未经历过这样的奇迹——红高粱奇迹!!
有一天,他们兴奋地对我说:“乔赢,我们决定不走了,要把后半生都献给红高粱……”
。 想看书来
4。15,一个神秘的数字!
红高粱是1995年4月15日在郑州诞生的。一年后,北京红高粱与世界快餐霸主麦当劳“京城论剑”引起了全国各界的关注,在那个时候,我突然有个新发现:美国麦当劳也是在4月15日开业的——只不过是1955年的4月15日。我们正好相差40年。
难道世界上真有如此巧合的事情?这里面到底有什么不可名状的“秘密”?
说起第一家红高粱的开业时间,也有一个小故事。
我们原本准备在1995年4月18日开业,也是想取一个吉祥的谐音。我把开业的事情告诉了我的朋友程飞,前面谈到过他,他是《易经》高手,开业这种大事,我一定会听听他的意见。他告诉我,应该在4月15日这一天开业。因为从星相学角度讲,4月15日是“食神”主宰的日子,红高粱可以借这个“天力”发展自己。同时他又说,这一天开业与我的生辰八字是相生相和的关系,这叫“顺天应人”。
“好吧,就4月15日开业!”我毫不犹豫地采纳了他的意见。
经过认真策划,1995年4月15日,红高粱在河南省郑州市的二七广场“闪亮登场”了!
在开红高粱之前,我已经有5年左右的创业经历和经营酒店经验。对我来讲,开一个餐厅,绝对是小菜一碟,而开快餐对我确实是个新挑战,命运如何,心里还真是没有把握。
尽管如此,我还是硬着头皮整天给自己打气:一定成功,一定赚钱。
当时的心态,准确地说是:心中无数点子多,情况不明决心大!
谁知道,红高粱却一炮打响,生意火爆!
于是乎,引起了不少满嘴“镶金牙”的郑州商人们的高度重视,他们“上看下看”、“左看右看”,红高粱不就是一碗烩面,烩面一碗吗?怎么会弄出这么大的动静!?
既不服,又吃惊,最终他们只好无可奈何的得出结论:乔赢这家伙,瞎猫拣到死耗子——运气好!
在红高粱即将开业之际,我们需要对营业额进行一下预估,这是管理餐厅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管理和经营餐厅的基本依据。比如,你明天要采购多少原料,多少饮料,你要如何排班、使用多少员工等等,都是由预估营业额的多少来决定的。营业额预估是经营餐厅的基本功。
现在很多餐馆老板是不懂营业预估的,结果经常造成盲目采购,不是采购多了,就是采购少了。多了卖不完,扔了吧,可惜,增加成本减少利润;用吧,已经不新鲜了,又怕影响质量,客人不满。客人总是喜欢新鲜、时令的食品。有时少了,临时采购又来不及,缺这少那,无疑也会造成客人不满,也直接影响经营效益。
由此可见,营业额预估工作,直接影响着经营管理。
红高粱开业前,我非常重视营业额预估工作。这一天,王副总、帖总监我们三人专题研究了开业第一个月的营业收入预估。最后,仨人三个结果,相差甚大。谁都认为自己是正确的,我们仨人争论得面红耳赤。
我认为,第一个月每天8000元左右,当月销售额为24万;从第二个月开始,每天不会低于万。
王副总认为我是异想天开,他凭借近40年的餐饮管理经验推算:每天平均4000元,最高不会超过6000。
而贴总监却认为,王副总和我都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