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部分(第2/4 页)
慎,就是身败名裂,就是死于非难。文人杀起人,可要比战场上的敌人还要可怕。
但是这些话,顾同难以对陆游说出来,毕竟陆游和辛弃疾都是宋臣,而在这个时候,宋王朝还是世人心中的正统,大多数的读书人更是这样想的,所以,顾同只能将自己的这些话压在心头,以等待良机。
不过,面对陆游伸出来的依附之意,顾同可不会让机会错过,当即便点头对陆游答应道:“北伐中原,收复失地,再造汉唐盛世,以乃本王心愿,放翁尽管安心,有我一日,女真人也好,党项人也罢,他们都不要想着在欺凌我煌煌汉裔,有我一日,异族,终将臣服我中华之下!”
第368章 三年之约
顾同的话,说的不是多么的激昂,也没有多么饱满的感情,平直,简单,但是无论辛弃疾还是陆游,都从这简单的话语之中,感受到了眼前这个年轻男子的非凡。
试问,普天之下,有谁可以用五六年的时间,不声不响的图谋发展,练兵备战,等着征伐天下的那一刻?
试问,普天之下,可有一人,如此年纪,就可以创下这样的一片业绩,定三晋,夺关中,战女真,有驱逐胡虏之志,匡扶天下之心,经营江山之能?
没有,辛弃疾和陆游从来没有见过一个和顾同一样的人,在临安,在整个大宋,但凡文武,必要分个派系,若是不然,则默默无闻,为庙堂所排挤、打压,阴谋、内斗,各种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让朝堂上的混乱,祸及军队,以致国力衰弱,国土破碎,年年岁岁,贡纳岁币与女真,割土求和,汉唐风采,早已沦丧。
此时的顾同,好比一把宝剑,虽然深藏陋鞘之中,但是这偶然流露出来的杀气和刚强,已经足够让人着迷,让人钦佩。
“王爷,有你这句话,老夫又何须担心那么多呢?今生今世,只要陆某不死,定要随着王爷,实现胡虏臣服我中华的那一天!”陆游苍老的容颜之上,也浮现出几分激奋出来,家国一统,本就是他的志愿,此刻,机会就在眼前,说什么他都不愿意放弃,至于家国一统之后,顾同究竟会不会走上那一步,陆游不再去想,也不想去试探了,对于他而言,还有什么比河山复原,天下安定,百姓安居乐业更重要呢?
因为心中的梦想,陆游坚定的跟在了顾同身后,只剩下辛弃疾,有些无奈的看着老友就这样把自己抛下。
陆游归附,辛弃疾顾同又怎么会放过?
但是辛弃疾不同于陆游,陆游乃是一平凡百姓,没有官职在身,可以用幕僚的身份加入到他的势力之中,可是辛弃疾就不同了,辛弃疾乃是宁宗赵扩亲封的钦差大臣,是关陇诸路观察使,身份非凡,在没有摸清楚辛弃疾内心的想法之前,任何贸然的尝试,都有可能造成政治上的被动。早已经不是政治小白的顾同,自然不愿意授人把柄,被人攻讦。
不过辛弃疾确实重要,因为不管是在大宋文坛还是在军伍和朝堂之上,他都是有影响力的,甚至,通过辛弃疾,可以在南宋的派系之间,为自己建立一个缓冲地带,顾同可不想等到自己进军巴蜀的时候,临安朝廷把矛头掉过来针对自己。
暗自思索一番,顾同谈起头,看着辛弃疾,微微皱眉一叹,终究还是没忍住心中的爱才之心,问道:“稼轩公,关中初定,急需要一个可以处理此间政务,打点民生的人物,你看,要不本王上书一封给朝廷,举荐稼轩公治理关中如何?”
为了辛弃疾,顾同也是豁出去了,直接将关中政权这么大的一份权力交了出来,虽然也担心,但是他觉得只要把辛弃疾留下,那么逐渐接触之后,一定能使辛弃疾归心的,再说,留下辛弃疾治理关中,却也好过让赵宋朝廷委任一些**无能的庸才过来,顾同可不想让自己麾下的将士流血流汗打下来的这片土地,被那些无能之辈白白辜负。
辛弃疾也被顾同开出来的条件下了一跳,虽然他知道顾同有收揽之心,但是千千万万没有料到的是,顾同居然敢将才打下来的关中大地交给自己来主政。
“王爷,您就不怕老夫将诺大个关中大地治理坏了或者是日后这关中成了您的敌人?”辛弃疾一脸笑意的看着顾同,可是目光之中的热枕还是出卖了他的内心。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是本王一贯的用人原则,想我麾下大将之中,有草原外族,亦有金国旧臣,若是我对他们猜忌防范,本王焉能打败不可一世的女真铁骑,至于稼轩公说到的这两点,本王更是不会担心的,一来,我想稼轩公对于关中百姓的爱护一定不会比我差,二来,稼轩公纵然想要成为我的敌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