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第4/4 页)
在85 % 进入创建一流大学的人员中,除去A类岗位,剩下的按照学校统一的津贴系数,把工资经费拨给院系。院系自己设置B类重点岗位(计划共1500名)和C类基础教学岗位,方案报学校审批。
在一类A以上还设立了特级岗位,每年津贴30万到50万元,计划专门招聘国际上最杰出的人才,甚至能够问鼎世界重大发明和突破的大师。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是国家的专项计划体制,因此离退休人员不在其中。但考虑到许多教学科研人员对北大的历史发展做过重要贡献,学校投入400多万元,作为一次性补偿。
根据每个人不同状况,给予明显的区别。对于没有进入创建一流大学计划的15 % 的人员,必须保证业务继续开展。
人事制度改革面对的是一个巨大的群体,如果只保证了一小部分,其他大部分人不稳定,将会对学校的改革带来冲击。为了兼顾效益和公平,学校自筹经费,又设立了1000到1500名基础教学岗位的津贴。与其他重点支持达到6000万元相比,C类基础岗位人员的经费投入很少,只有900万元。基础岗位人员占1/3,资金只占1/7。这些人虽然也进入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计划,但是差距拉大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1999年转折点:岗位聘任和津贴制度(2)
所有聘任上岗的人,只增发10个月的岗位津贴。按照国外惯例,只给法定工作时间的津贴,标明2月、8月份两个假期没有额外津贴。
强化岗位职责
北京大学决定每个月先发70 % 津贴,定期对全体人员进行整体考核后再发30 % ;对考核不合格的人员,扣除岗位津贴;如果严重不合格,将解除聘约。
竞争上岗。岗位设置必须体现在学科上,突出“有所为、有所不为”及重点发展的思想。学校批准岗位设置以后,院系公布岗位,由教师针对岗位设置的情况提出申请。应聘的人要提出自己过去几年做了什么贡献,准备应聘哪一级别(A1或是A2,A3)。今后要在这个岗位上做什么工作,承担什么责任。校部规定上岗前的基本条件,即对每个应聘者五年来的教学、科研工作进行审核。然后进入院系审核小组答辩,院系通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