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4 页)
器研制的绝密情报。尽管华盛顿声称:“要使中国共产党人在核方面的研制绝育。”但中国“两弹”的自主研制却扔开了仿制的拐棍,走上了独立自主发展的大道。
美国仍不甘心地在我国周围建立了20 多个监听站、30 多个测向站。而苏联也同样害怕中国人造出原子弹、导弹,也想对我国“两弹”的研制进行阻止和干扰。这反而更加激起了二机部九院人和一分院航天人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大无畏英雄气概造出自己的原子弹、导弹,打破他们的核垄断和核讹诈的决心。其实周总理在开罗回答那个记者的问话时,中国原子弹的设计方案早已于半年前完成,铀浓缩工厂已经生产出第一批合格的产品。聂帅向一分院布置的原子弹运载工具― “东风二号甲”导弹的设计方案也完成了。
2 第一个科学的春天(1)
国防工业系统正在贯彻被邓小平同志称为科学工作宪法、由聂帅亲自主持拟定的《 科学十四条》 ,全称为《 关于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当前工作的十四条意见(草案)》 。这个具有划时代战略意义的文件,是针对前几年出现的对科研工作及知识分子的极左倾向,进行纠偏、拨乱反正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文件,经中央批准后下发全国贯彻执行。按现在的说法就是在科研战线来一个思想大解放。这个文件的主要内容是:
一、科研机构的根本任务是出成果、出人才。
二、保持科学研究工作的相对稳定。
三、正确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四、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和检查科学工作计划。
五、科技人员要在工作中发扬敢想、敢说、敢干,但又要与严肃性、严格性、严密性结合的“三敢三严”精神。
六、保证科技人员每周用五天的时间搞科研工作。
七、采取措施,着重培养青年科技人员,对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和优秀青年科技人员,要重点支持、重点培养。
八、科研部门要与生产单位、高等院校加强协作和交流,共同促进科技进步。
九、在人力、物力、财力的使用上,要发扬勤俭办科学的精神。十、科学工作中,提倡自由辩论和不戴帽子、不打棍子、不贴标签的“三不主义”,允许保留意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繁荣科学文化的方针。
十一、知识分子“红”的初步要求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社会主义服务,并强调“红”与“专”要统一。
十二、要根据知识分子的特点进行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各级行政和政工干部要特别强调为知识分子服务。
十三、领导干部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逐步从外行变为内行。十四、科研单位要在党委领导下,贯彻由科技专家负责的技术责任制,基层党组织起保证作用。
文件的要点,一是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纠正政治运动和学术批判中“左”的错误,鼓励科技人员走又红又专的道路;二是整顿科技工作的规章制度,保证正
常科研程序;三是改善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
这个文件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讨论时,聂荣臻在汇报中满含深情地说:“近一年来,我老是在考虑,怎样使我们的科学发展得更快一些,现在出现的一些严重的偏向,妨碍着我们出成果、出人才,我们各级领导部门是有责任的。科学研究与生产不同,工业生产中,机器是转动的,不管怎样,干活与不干活一眼就能看出来。农业生产搞得好不好,收获时马上就能反映出来。科学研究是以探索未知为目标的创造性劳动,想法在他的脑子里,不调动他的积极性,或他本人思想苦闷,就拿不出成果来。他表面上在做事情,其实脑子在怠工,你也没多大办法。因此正确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贯彻‘双百’方针,调动广大年老、年轻、党内、党外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就显得十分重要。”
那天会议毛泽东没有参加,由刘少奇主持。与会政治局委员都认为这是个好文件,给予了肯定。
李富春说:“文件中所提的问题带有普遍性,不仅科研是这样,文教、高等院校里也都存在这种情况,工业上也是如此。我建议可发给工业部门试行、贯彻执行。”
邓小平说:“我看是个好文件,可以试行,很有必要。试行后在实践中加以修订补充,使其成为科学工作的宪法。我只提一点意见,党的领导方法内容可以充实。怎样创造一个生动活泼、人心舒畅的局面?我看就是要老老实实当勤务员,为科学家服务,替他们解决困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