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部分(第1/4 页)
恢复,在这么近的距离上仍然有可能打中敌舰。
问题是,用来干扰了望员视线的烟幕干扰不了雷达。
十点四十一分。“果敢”号第十二次齐射。再次命中“长门”号。
因为受到烟雾的干扰,了望员只看到了一次爆炸闪光。所以判断只有一枚穿甲弹命中了“长门”号,而且无法准确判断命中点。实际上,这轮齐射打中了“长门”号两枚穿甲弹,一枚在“啊”炮塔的正面,爆炸闪光就是炮塔被摧毁时出现的。另外一枚在后舰桥的下方,因为在舰体内爆炸,所以爆炸闪光并不明显。
两分钟后,“果敢”号的第十三轮齐射再次命中了七千三百米外的“长门”号。
这次,了望员观察到了两次爆炸闪光,并且大致判断出其中一道闪光在“长门”号“呜”炮塔地位置,另外一道闪光在“长门”号舰首附近。
十点四十七分,“果敢”号地第十五次齐射完成了“绝杀”。
在不到七千米的距离上,六枚穿甲弹有三枚命中了“长门”号,而且三枚穿甲弹地命中点都在右舷水线附近!
没有任何悬念,“长门”号丧失了几乎所有动力,同时右侧三分之一的舱室进水。
在接下来的十五分钟内,“果敢”号与“东海”号又先后打中“长门”号七次,其中四次为“果敢”号的战果,三次为“东海”号的战果。
到十一点过八分的时候,“长门”号释放的烟幕渐渐散去。
连续被十多枚四百毫米穿甲弹打中的“长门”号已经右倾十度以上。
虽然高须四郎将自己绑在了司令舰桥内,虽然舰长没有下达弃舰命令,虽然官兵仍然在拼命拯救这艘日本海军最强大的战列舰,但是一且努力都无法改变“长门”号的命运。半个小时后,大副顶替舰长下达了弃舰命令。
十一点五十八分,“长门”号在扇岛以东大概十一公里处沉没,全舰近一千四百名官兵中,有八百七十二人幸存。根据日本海军记录,联合舰队司令官高野五十六大将,第一舰队司令官高须四郎中将,舰长德永荣少将(追认)均随同“长门”号战列舰一同殉国。
在这场持续了不到一个小时的炮战中,“果敢”号用行动证明了自身的实力,也证明了白佑彬提倡的新炮战战术的效能。
第五卷 回天梦灭 第三十九章 … 苟延残喘
如果说“果敢”号、“东海”号与“长门”号的战斗是一边倒的屠杀,在沉没之前,“长门”号的主炮都没能打中对手一枚穿甲弹,那么“渤海”号与“伊势”号的战斗就是一场势均力敌的较量。
相对而言,“渤海”号的优势是主炮威力与防护性能。
按照后来的测试,只要“渤海”号将交战距离保持在一万米开外,“伊势”号十四英寸主炮使用的只有六百多公斤重的穿甲弹很难啃穿其关键部位的主装甲带,也就难以对“渤海”号构成致命的威胁(近距离炮战中,战列舰主炮一般瞄准的都是敌舰的关键部位,比如炮塔,司令塔,水线部位的舰体等,穿甲弹对付的是垂直设置的主装甲带)。
相反,“渤海”号换上了更先进的主炮之后,可以在二万五千米的范围之内,轻易打穿“伊势”号的装甲,而且对其构成致命伤害(后来测试证明,即便交战距离达到了二万九千米,日本战列舰的薄弱装甲也很难挡住四百毫米重型穿甲弹的打击)。
“伊势”号只有一个优势,那就是火力密度。
毕竟,“伊势”号有十二门主炮,“渤海”号只有八门主炮。双方主炮的射速都差不多,“伊势”号的主炮火力密度是“渤海”号的一倍半。如果以单位时间弹药投掷量来计算,“伊势”号则占不到多大地便宜。甚至处于劣势。因为十二枚十四英寸穿甲弹地重量只有八千公斤多一点。而八枚四百毫米标准穿甲弹的重量接近九千公斤,重型穿甲弹的重量则超过了一万公斤。
似乎双方舰长都考虑到了各自的优势,所以战斗打响后,这两艘战列舰也最先脱离编队。
当时,白佑彬已经下达了独立作战的命令,也就是说,各舰的舰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最有利于自身的战术。
实际上。在这种狭窄海域内的战斗。舰队也很难保持整齐地队列。
十点过十分。在还没有完成转向地情况下,“渤海”号尾部地两左炮塔就旋转到了左侧的最大射界处,然后打出了第一轮齐射,其开火时间比“果敢”号还提前了两分钟。
结果一样,在雷达无法使用,而且战舰还在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