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部分(第3/4 页)
顽似鄙。我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房中传来朗朗书中。
林易只见昏暗的烛光下,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叟,正是那张华,左手持书,右手拿剑,一边是高声朗诵着,一边是随着这书生有节奏地舞剑。剑光闪闪中,林易可见那房中老叟满脸悲愤之色。张华手中长剑看似一般,但是随着其舞动之中,林易之间这满屋都是紫气闪动,这长剑却不是凡品。张良十分善长这黄老之术,这张华作为后世子孙,自然对着黄老之术不曾陌生。难怪是这年已过花甲,却是鹤发童颜,精神焕发。
“众人昭昭,我独昏昏!只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满朝皆是外戚权臣,司空大人怎能会独善其身!”林易突然开口道。
“老臣拜见殿下,殿下你总算是回来了!老臣虽是竭尽全力,无奈是独木难支,殿下这太子之位还是落入了他人之手。不过殿下竟然已经是安全归还,老臣明日自会进殿请圣山恢复殿下太子之位!”张华见到林易,却并不如同好多人一样,大呼小叫地惊道。或许他早已是真知灼见,就料到林易会安全归来。
“殿下此次失踪,皇上和皇后两人可是伤透了心,肝肠寸断,只是殿下回道洛阳城,为何不先去拜见父皇母后,却是来看望老夫,若如是天下臣民知道,只怕是有损殿下的名声!”张华接着又说道。他是朝廷辅政大臣,德高望重,又是司马遹东宫六傅之首,算是太子的老师,因此自然见到林易不到的地方,这语气自然是严肃起来。
他好像是未卜先知一般,已经知道了林易的来意。东宫臣属早有人在张华面前有意无意之间透露那废黜贾后之意,张华是坚决不支持,他总是认为道:“现在陛下在位,太子是陛下的儿子,我又没有接受废立的诏命,唐突做这种事,是眼中没有一国之君,人子之父,而且是以不孝昭示天下。即使能成功,也不免获罪。”
“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司空大人常教导我如此!只是当今天牝鸡司晨,外戚专权,民不聊生,内外忧困!而却只能是能视而不见,真是枉为太子!生母同在屋檐下,闻其声而不敢见其面,是可忍孰不可忍,真是枉为人子!”林易也是据理力争道。
第一百四十四章 以孝治天下
魏晋相承,以孝治天下。此事没有引起后世史家关注,许多史书上提都不提,远不如清谈玄言那样引来议论纷纷。看来既非特点,又无成效,与天下治乱几乎无关。这是倡导者始料不及的。
晋朝为什么要以孝治天下呢?因为天位从禅让,即巧取豪夺而来,若主张以忠治天下,立脚点便不稳,办事便棘手,立论也难了,所以一定要以孝治天下。林易是作为大晋太子,更是应这天下百官万民的表率,无论如何都应该把这孝放在首位,因此那司马遹虽有精兵数万,最终却是死于屈辱地死于妇人手中,就是为这孝名所累,林易绝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
因为这“以孝治天下”这一思想政策的基础便是虚伪的,其无助于治国,固宜。家明知是演戏,当不得真的,却必须一本正经地演下去。翻开两晋史籍,可知当时这出戏谈得煞有介事,造成了一定的气候。
首先是孝子似乎甚多。《晋书?孝友传》载孝子14人,不算多;而列传所载,称“性至孝”“居丧以孝闻”者,笔者略计有55人,超过《孝友传》三倍。后世列 入“二十四孝”的王祥,是晋武帝的元老重臣。脍炙人口的李密《陈情表》,更以其纯孝至情感动了后代无数读书人。以“酌贪泉而觉爽”著名的吴隐之,也是位大孝子。他在后丧期间只吃点咸菜下饭。殷仲堪瞎了一只眼,是他大孝的光荣标志,《晋书》本传:“父病积年,仲堪衣不解带,躬学医术,究其精妙,执药挥泪,遂眇一目。”文学家庾阐守孝更艰苦:他母亲和哥哥在项城,石勒破城时都遇难而死,“阐不栉沐。不婚宦,绝酒肉,垂二十年。”
孝既是朝廷倡导的道德规范,不孝当然成了严重的罪行。《世说?赏誉》注引陈留董仲道日;“每见国家赦书,谋反大逆皆赦,孙杀王父母、子杀父母,不赦,以为王法所不容也。”可见晋时不孝之罪甚于谋反,可谓重矣。
因此,要整倒一个人。最简便的办法就是扣他一顶“不孝”的大帽子。魏时孔融、嵇康被杀。表面的罪状都是“不孝”。
要搞臭敌人。必揭发其不孝之罪。陶侃平杜彛��攵诺牟拷�豕倍哉螅�障蛩�盎埃骸岸艔|为益州吏,盗用库钱。父死不奔丧。卿本佳人,何为随之也?”吵起架来 互相揭短,也少不了揭发不孝。河南尹庾纯与司空贾充在宴会上争吵起来,贾骂庾:“父老不归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